春意盎然,務川自治縣的田間地頭煥發勃勃生機。在黃都鎮三合村的羊肚菌種植基地,一朵朵羊肚菌破土而出,工人們正小心翼翼地采摘、分揀、打包;燕龍村的馬桑菌溫室大棚內,濕潤的空氣中彌漫著菌香,村民們忙碌的身影與成排的菌棒交相輝映。近年來,務川依托生態資源優勢,將小菌菇發展為富民大產業,通過“基地+農戶”“技術+市場”等模式,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在家門口每天掙100元,顧老養小兩不誤。”黃都鎮三合村村民鄧品芬輕剪羊肚菌根部,笑容比春陽更暖。自村里建起羊肚菌種植基地后,她成了這里的固定工人。基地負責人項江偉介紹,今年種植羊肚菌20余畝,基地通過土地流轉、務工和訂單收購等方式,帶動周邊村民參與,實現“家門口”增收。
在燕龍村馬桑菌種植基地,60余個溫室大棚整齊排列,菌棒錯落有致。基地負責人胡小波正為村民示范采摘技巧:“剪菌子要貼著根部,這樣賣相好,客戶更滿意。”馬桑菌因口感鮮嫩、營養豐富,深受市場青睞。基地通過科學管理和精細化操作,確保菌菇品質,年產量達13萬斤,產值在80至100萬之間。
產業提質增效離不開技術支撐。羊肚菌種植基地從菌種選育到溫濕度控制全程精細化管護,務川自治縣農業農村局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田間指導科學種植。目前,基地通過冷鏈物流將干菌發往深圳、澳門等地,單次發貨量達200至300斤,市場反饋良好。
馬桑菌基地則依托當地豐富的林業資源,構建從菌種培育到銷售的全產業鏈。胡小波通過多年摸索,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種植管理模式,產品供不應求。為拓寬銷路,他借助直播帶貨推廣馬桑菌:“用排骨或雞煲湯,湯汁濃郁,特別鮮美!”直播間吸引全國顧客下單,線上銷售渠道日益暢通。
近年來,務川自治縣通過免費技術培訓、訂單保底收購等舉措,引導村民深度參與菌菇種植產業鏈,并構建“本地直供+云端拓市”雙輪驅動模式:縣內開通“鮮菌直通車”,提供從田間到餐桌的配送服務,縣外依托電商平臺將馬桑菌等特色產品銷往全國,形成“山貨出山、優品優價”的市場格局。
“通過‘政策扶持+技術賦能’雙軌并進,今年,全縣已發展建成菌菇種植基地21個,總面積達2540畝,預測年產量約60萬斤,年產值突破4500萬元。”務川自治縣農業農村局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陳洪介紹,目前累計開展農技培訓50場,覆蓋群眾378人次,并推動加工設備升級和種植技術優化,全面提升產業效益。
從深山菌棚到都市餐桌,務川的羊肚菌、馬桑菌以其獨特品質和高效效益,成為鄉村振興的“金色名片”。一顆顆小菌菇,不僅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更激活了鄉村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在生態優勢與政策護航的雙重驅動下,務川正書寫著“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持續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