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農時催人。隨著氣溫逐漸回升,在巢湖市柘皋鎮安徽鮮之菇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菌棒生產車間內,機器聲轟鳴不斷,工人們熟練操作設備,有條不紊地進行拌料、裝袋、滅菌、冷卻、接種等一系列工作,以日產7000多棒的速度,為全年菌棒訂單生產按下“加速鍵”。
菌棒生產跑出“加速度”
2月23日上午,在該公司菌棒生產車間內,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公司正加大馬力進行菌棒生產。菌棒生產機轟鳴聲不斷,一根根菌棒源源不斷地從生產線上下來,整齊地碼放在一旁。這些菌棒既為種植戶提供了優質的菌棒,也為該公司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菌棒是食用菌產業的‘芯片’,是保證食用菌發展的第一步,決不能馬虎。”該公司總經理萬能木介紹,現在日產量達7000多棒,比去年同期日產量增加了5倍。近幾年食用菌棒市場相對穩定,食用菌種植戶越來越多,今年菌棒訂單量大幅增加,目前收到的訂單達10萬多棒。
今年73歲的萬能木,是回鄉二次創業,近年來,他投資100多萬元,利用閑置廠房生產香菇菌棒,同時也種植香菇,從最初引進試種,到如今自己研制菌棒生產,已經掌握了裝袋、滅菌、冷卻、接種、發菌、養菌、刺孔、轉色、高溫越夏、脫袋、出菇,以及香菇種植的關鍵技術。去年培育的幾萬棒香菇因為產量高品質好,效益非常可觀。
為了保證菌棒的品質,公司在原料選擇上嚴格把關,采用優質的木屑、麥麩等作為培養基質,同時加強對生產過程的質量監控,確保每一個菌棒都能成為食用菌生長的優質“搖籃”。
“種”出鄉村振興新希望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這些裝好袋的菌棒只是制作的第一步,還要經過30多個小時高溫滅菌,然后經過漫長的養菌,大概9月底銷售到種植戶手中。種植戶收到菌棒經過脫袋后,10月初便可以出菇采摘了。香菇一直生長到來年2-3月份,其間可以采摘4-5茬,種植戶每畝能種3000多棒,每棒收益達到4至5元,畝均效益達到10000多元。此外,菌棒工廠化生產不僅提升了食用菌產業整體產能,也為當地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帶動周邊群眾在菌棒廠就業增收,真正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出門就進廠”的就近就業夢。在該廠上班的工人何開鈞說:“家就在附近村,工資按天計算,每天做起來干勁十足,一天下來有150元的收入呢!”
“下一步,公司將引進更多生產設備,擴大生產規模,帶動更多的村民種植香菇,讓更多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致富。”萬能木滿懷信心地表示,公司將不斷開拓市場,與種植戶、各大經銷商等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為食用菌產品打開廣闊的銷售渠道。
近年來,巢湖市柘皋鎮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通過“公司+農戶”模式,形成菌棒生產、食用菌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食用菌產業鏈,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