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精品资源,国产美女一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態 » 產業動態 » 正文

    小香菇撐起鄉村振興“科技傘” 隆惠村鹽堿地變身致富田


    【發布日期】:2025-02-12  【來源】:金臺資訊  【作者】:記者 馬 駿 李昊斌 閔 良
    【核心提示】:湖北省竹山縣竹坪鄉周家灣村的香菇基地在春節期間已開工,村民們忙著采摘和分揀香菇,增收致富。當地政府通過提供場地、技術指導和惠農補貼等措施,推動香菇產業發展,使其成為當地支柱產業之一,助力鄉村振興。

    2月9日,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區星海鎮隆惠村的香菇種植基地,村民楊曉霞正彎腰穿梭在一排排菌棒間,嫻熟地摘下圓潤飽滿的香菇。她額頭上滲著汗,臉上掛著笑:“以前這鹽堿地種啥都不行,誰能想到現在靠種香菇一年能掙4萬多元。”

    4年前,隆惠村還是另一番光景。

    作為20世紀80年代“三西”扶貧搬遷形成的“吊莊”,這里土地鹽堿化嚴重,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1.7萬元,青壯年紛紛外出務工。“那時候村里只有86棟老舊溫棚,種菜收益低,溫棚破得漏風,冬天得裹著棉被干活。”隆惠村黨支部副書記李串州說。

    轉機出現在2021年,駐村第一書記張志鴻帶著村“兩委”班子三赴福建古田考察,在隆惠村的鹽堿灘上播下了第一顆菌菇產業的種子。

    “要讓鹽堿地長出‘金疙瘩’,光靠熱情不夠,得靠技術。剛種菇時,我們花50萬元進了10萬個菌棒,因種植技術跟不上,菌絲死亡率高,出菇率極低,前后虧損近30萬元。”張志鴻的辦公桌上至今擺著當初的考察筆記,泛黃的紙頁上密密麻麻記錄著無土栽培、菌棒配方等關鍵技術。

    2024年4月,隨著石嘴山市首個“菌菇科技小院”落戶隆惠村,來自寧夏農科院、上海農科院的30余名專家扎進田間地頭。他們帶來的不僅是立體種植架和智能溫控系統,更建立起“黨支部+科技小院+企業+農戶”的創新機制,生物改良技術讓pH值高達8.5的土壤煥發生機,自主研發的菌棒生產線將成本從每棒5元壓至3.5元……“過去香菇發黑發黏的難題解決了,現在每棚利潤從2萬元漲到近4萬元。”李串州指著中控室大屏上跳動的生產數據,語氣里滿是自豪。

    “以前覺得高科技離我們很遠,現在看著我們的深加工產品受到全國消費者的青睞,心里美滋滋的。”在菌菇加工車間,村民馬秀芬操作著全自動分揀機,將香菇按等級送入不同通道,這些經過深加工的“香菇脆”“香菇醬”將發往上海、福建等地。在科技賦能的浪潮中,昔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成了高科技的實踐者。如今,村里不僅建起了日產3萬棒的自動化菌棒車間,讓曾經的采購依賴變成如今的“自主造血”,還建起了食用菌科普研學基地,兩年間接待研學人員超2000人次,帶動周邊農家樂、民宿增收致富。連菌渣都變廢為寶,經技術處理后成為有機肥,反哺農田,形成“菌—肥—田”的綠色循環。

    隆惠村村民朱旺斌曾因種溫棚不掙錢,把自家溫棚轉租后外出打工。兩年前,他又跑回來重新承包了2棟菇棚。“我現在白天管理溫棚,晚上在視頻里跟著專家學種菇,離家近、時間自由,比在外打工好太多了。”科技小院的溢出效應正在重塑鄉村生態,“今年我報了成人本科,專門學習農業管理技術,以后肯定有用。”朱旺斌說。

    夕陽西下,菌菇產業園的燈光亮起。張志鴻站在新建的菌種擴繁實驗室前,望著冷鏈車滿載香菇駛向高速公路,輕聲說道:“科技小院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


     
     
    [ 動態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動態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乐县| 朝阳区| 海伦市| 灌云县| 昌都县| 富宁县| 林芝县| 高要市| 涡阳县| 肃北| 渭源县| 苍梧县| 宜都市| 广灵县| 小金县| 盘锦市| 达日县| 定陶县| 图木舒克市| 喀什市| 响水县| 西吉县| 宁津县| 双柏县| 高邑县| 太湖县| 揭阳市| 思茅市| 昭通市| 定边县| 白河县| 连州市| 高阳县| 六盘水市| 车险| 于田县| 普陀区| 灵武市| 罗源县| 罗城| 西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