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史河街道積極探尋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新方向,食用菌種植產業蓬勃興起,成為拉動村集體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為鄉村發展帶來了勃勃生機。
菌棒育出“黑珍寶”。在史河街道史河灣等村的黑木耳種植基地,一排排菌棒整齊排列,其上密密麻麻地生長著黑亮圓潤的木耳,宛如黑色的珍寶,長勢喜人。農戶們忙碌其間,熟練地進行采摘、晾曬,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豐收景象。
據悉,史河街道在食用菌產業起步階段,街道主要領導與村“兩委”協同農業專家,深入開展成本效益調研分析。涵蓋溫室大棚建設、菌棒購置、菌種采購、人工管護及日常運維等開支,建立起科學的運作機制。
產業敲開“致富門”。從收益情況來看,黑木耳產量豐碩且市場價格平穩。每棒平均可收獲干木耳50克,去除成本后,每棒凈利潤約1.5元,每村6萬棒的總收益高達9萬元,有力推動了村集體經濟的壯大發展。
此前,彭洲村集體經濟發展滯后,村民增收途徑匱乏。如今,黑木耳產業的成功使村集體經濟得到顯著增強,預計本年度村集體收入將提升15%,同時也為村民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彌補了因木材加工業不景氣而導致的人員務工收入下降,真正敲開了鄉村的致富大門。
規劃鋪就“振興路”。下一步,史河街道將進一步拓展黑木耳種植規模,引入香菇種植,延伸食用菌產業鏈條,著力開發食用菌深加工產品,提升產品附加值,持續為村集體經濟增添活力,引領村民走向更加富足的生活,鋪就一條寬廣的鄉村振興之路。(王仁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