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是“中藥八珍”之一,是一種應用廣泛的中藥材,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近年來,獨山縣依托適宜的地理、氣候、生態環境優勢,大力發展林下經濟,通過引進龍頭企業、強化技術賦能、延伸產業鏈條,不斷提升茯苓產業產值和產量,助推全縣茯苓產業高質量發展,讓茯苓這一中藥“好材”不斷變為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的產業“良方”。
眼下正值茯苓收獲季節,在獨山縣上司鎮的貴州綠品源農林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內,記者看到,當地務工群眾正在對收獲的一批鮮茯苓進行削皮、切丁、晾曬……初制后的茯苓產品在庫房里成堆存放,等待發往湖南、廣東、安徽等多地合作藥企。
“我在廠里做茯苓削皮的活兒,每個月拿到手也有3400余元?!鄙纤炬偵纤敬鍎展と罕娕伺d梅說,務工穩定、離家又近,收入還可觀,這是讓她從公司成立之初,一直堅持在廠里務工的主要原因。
2021年,獨山縣通過招商引資,引進貴州綠品源農林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三年以來,該公司通過“國儲林+林下經濟”的發展模式,已形成集中藥材種植、加工、生產、銷售于一體的農業產業化和林業產業化企業,持續推動了當地林下經濟發展,帶動群眾就業增收。
“今年我們在原有種植面積的基礎上擴大了600余畝,現在公司在獨山茯苓種植總面積達1700余畝,今年預計產量1200噸,產值達840余萬元?!辟F州綠品源農林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李世海說。
擴產能增產值,務工群眾也受益。據李世海介紹,目前公司常年務工群眾有80人左右,每年的務工費用在200余萬。
“為帶動松茯苓產業高質量發展,去年,我們積極向上申報了180萬元的省級林業改革發展資金(林業產業化補助)項目資金,幫助該公司建設高質量示范基地,樹立龍頭企業標桿,助推鄉村振興建設。”獨山林業科技推廣中心主任戎曉楷說,下一步,獨山將積極申報相關產業項目,引進優秀企業,開展茯苓種植技術培訓,持續推動林下經濟產業發展壯大。
近年來,獨山以國儲林+”模式為抓手,精準實施“國儲林+林下中藥材”(南板藍、博落回、松茯苓、金櫻子)、“國儲林+特色林業”(山桐子、無患子、海花草)等林下經濟產業基地建設,著力打造一批技術經驗成熟、市場有保障的林下經濟產業基地,實現國儲林項目和林下經濟的互動雙贏。目前,獨山林下經濟利用林地面積達44.24萬畝,實現全產業鏈產值達11.17億元,林下經濟成效凸顯,走出了一條“綠富”雙贏的鄉村振興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