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食用菌產業在面臨產業轉型升級難題和規模增量緩慢的挑戰下,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黃偉正高級工程師團隊利用閑置烤煙房開展食用菌工廠化栽培關鍵技術研究和中試實踐,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黃偉正高級工程師在云南南華舉辦的“第七期全國羊肚菌標準化規模化種植及風險防控培訓班”上分享了食用菌產業的發展趨勢,并詳細介紹了烤煙房羊肚菌等珍稀食用菌種植技術。
目前,食用菌產業以工廠化發展模式,野生栽培及農法設施化栽培為主,產業發展正面臨重大挑戰。他指出,云南省食用菌產業長期落后,主要原因是特色食用菌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能力不足,缺乏全省規模食用菌栽培基地和品牌企業。然而,通過技術創新,云南省有望在食用菌產業中實現突破。
煙用設施閑置期種植食用菌的關鍵技術已經逐漸得到突破,它不僅能顯著提高食用菌的產量和品質,煙菌共用設施、輪換互補的高效利用模式,還能大幅降低設施投入。黃偉正高級工程師表示,這種模式將成為云南省設施化栽培發展的主流產業。
在試點項目中,玉溪市澄江市的左鎖社區和開遠市的中和營鄉利用共56間閑置烤煙房進行羊肚菌和紅托竹蓀的設施化栽培,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項目實施結果顯示,每間烤煙房的平均利潤相當可觀,并且可以解決部分勞動力就業問題。
黃偉正高級工程師展望,如果全省10余萬間長期閑置的烤煙房能夠利用起來,全年種植兩次,新增農業產值就可達10億元,純利潤至少2.4億元。這不僅能有效解決就業問題,還能帶動烘干、冷藏、物流等相關行業的收入和就業,促進產品加工、市場交易等延伸產業鏈的發展。
黃偉正高級工程師強調,針對云南省烤煙房設施投入大、閑置期長、涉及面廣等突出問題,就地取材,利用閑置期烤煙房設施,可以說是云南栽培型食用菌產業發展的一個最有效途徑。最后,他將烤煙房栽培食用菌技術關鍵總結為4點:品種選擇、“溫濕氣氧光”的協調、產品渠道和運營管理。
云南省食用菌產業的轉型升級不僅能夠提升產業效益,還能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為云南省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動力。本次培訓會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市、縣(區)食用菌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技術專家、菌種生產企業、設備生產廠家、干鮮品經銷商參加本次活動,旨在進一步推進我國羊肚菌產業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降低種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