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中國食用菌產量僅5.7萬噸,而到2022年,中國食用菌產量達到4200多萬噸,44年間產量增長了700余倍。”這是記者從24日在浙江省科協科學咖啡館舉行的“菌生萬物,解鎖菌類科學與文化的無限可能“科企沙龍活動了解到的。
本次活動由浙江省科協指導,中國菌物學會、杭州市科協主辦,西湖區科協聯合杭州市院士專家中心、杭州華丹農產品有限公司、浙江天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辦。“科學咖啡館”活動作為浙江省科學推出的新興科學傳播模式,秉承前沿、開放、協同的理念,促進科學家、企業家、創投家等跨界合作交流,為與會者提供一個自由聚會、交換意見的科學交流空間,通過深入淺出的科普講解與互動交流,搭建一座連接科學與文化的橋梁,讓公眾深入了解菌類這一古老而神秘的生命形態。
中國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多樣的生態環境,為菌物多樣性研究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當前,中國在菌物研究上成果不斷,食用菌產業也在快速發展中。當菌類科學與文化交織,會有怎樣的火花?
本次活動特別邀請了省科協黨組成員、秘書長張恒,學會部副部長舒志奇,省科技服務中心主任王陸軍,省傳播中心主任石強,杭州市科協學會部部長余勇平,西湖區科協副主席周月仙,九三學社西湖基層委主委馬冬娟,中國菌物學會副理事長朱平,浙江中醫藥大學藥學院秦路平院長,浙江科技大學毛健衛教授、上海市農業科學食用菌研究所黨總支書記、副所長鮑大鵬,文化學者伍宏賢,中國菌物學會菌文化分會會長韓省華,浙江自然博物院副研究員張洋,浙江省農技推廣中心研究員陸中華,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董彩虹,浙江天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韓鴻翼,易菇網總裁趙雄以及浙江省科普作家協會、西溪文化研究會、九三學社西湖基層委、浙江大學、浙江科技大學、浙江中醫藥大學、上海科普作家協會、浙江自然博物院等機構的專家學者,一同探索菌物世界的奧秘。
浙江天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韓鴻翼在會上進行了《藥食同源猴頭菇工廠化菌種選育及應用》成果發布。他詳細介紹了公司在猴頭菇菌種選育、工廠化生產及應用推廣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展現了科技創新在推動菌類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上海市農業科學食用菌研究所黨總支書記、副所長鮑大鵬“會吃肉的糙皮側耳(平菇)” “大名鼎鼎的肺形側耳的小名是鳳尾菇還是秀珍菇?”“金頂側耳成為北美大陸的新移民故事”……現場,上海市農業科學食用菌研究所黨總支書記、副所長鮑大鵬以漫畫的形式,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八個“側耳屬食用菌的故事”,為在場嘉賓詳細科普了側耳屬食用菌。
“科普、科研和文化三者是相輔相成的。”鮑大鵬認為,科研工作為科普提供了基礎,科普為文化提供提供理性的要素,而文化又可以為我們新的科研活動提供靈感要素,因此三者是三位一體,都是圍繞人類共同感知進行探索。
文化學者、地域文化研究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伍宏賢
作為地球上最古老、最豐富的生命形式之一,人們對菌類文化的探索從未停止腳步。現場,文化學者,地域文化研究員伍宏賢從文化的角度,探討了食用菌的世界。他認為,菌文化是藝術作品通過多樣化的表現形式,能夠極大地吸引公眾關注自然生態。
如何進一步深化菌文化研究?伍宏賢提出四點建議,加強人才培養與交流合作、跨學科合作與綜合研究、推動技術創新與應用開發以及加強基礎研究與理論建設。
當天的活動還邀請了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董彩虹、浙江自然博物院副研究員張洋、浙江省農技推廣中心研究員陸中華、中國菌物學會菌文化分會會長韓省華,針對菌類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產生影響、菌類文化的傳播與普及、菌類科學研究中的跨學科合作等話題,開展了圓桌討論。
在討論中,專家們都強調了菌類在現代社會中扮演的關鍵角色,并指出菌類產業不僅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能為社會帶來積極的健康效益,而且還是生態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力量,應加強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和文化交流,以促進菌類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菌類科普傳播上,專家們一致認為,科普工作者和科學研究人員應承擔起傳播正確知識、消除誤解的責任。他們提出可以通過參與各類科普活動、借助新媒體工具等方式,向公眾傳播科學知識。
中國菌物學會西湖區科技服務站揭牌儀式
浙江省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發源地,食用菌產業近年來發展迅速。今年上半年,杭州市西湖區科學技術協會也在積極對接中國菌物學會,多次組織專題研討會、實地考察與調研活動,深入了解區域菌物產業發展現狀與需求。
活動現場還舉行了中國菌物學會西湖區科技服務站正式揭牌儀式,中國菌物學會副理事長朱平與西湖區科協副主席周月仙共同為服務站揭牌。“服務站的落成標志著我們在菌類科學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將邁上新的臺階。接下來,我們將繼續以“四個一”戰略為核心,通過整合學會優質資源,將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術服務直接對接到企業一線,加速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為區域菌物產業的快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西湖區科學技術協相關負責人表示。
當天上午,與會嘉賓與領導還赴省自然博物院安吉館參加菌生萬物專題展,并開展座談交流,深度的挖掘和溝通菌類科學與文化。
“菌生萬物——解鎖菌類科學與文化的無限可能”科學咖啡館交流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公眾提供了一次近距離接觸菌類科學文化的機會,也為推動菌類產業的發展和科技創新注入了新的動力。未來,我們期待更多這樣的活動能夠舉辦,讓更多的人了解菌類、關注菌類、熱愛菌類,共同為構建多元食物供給體系、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