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里微風習習,美好而又愜意
當夏日的陽光灑滿大地,一群懷揣著夢想的孩子們,在夏令營中度過了他們人生中難忘的一段時光:學到了知識,拓寬了視野,強健了體魄,收獲了成長。在這多彩而充實的時光里,我們乘興而來,滿載而歸。
菌物科普夏令營,作為孩子們暑假生活中的一大亮點,不僅讓他們度過了充實有趣的假期,也給家長們帶來了放心和滿意。讓我們懷揣著滿滿的感動和收獲,回顧這段旅程,一起感受成長的喜悅!
菌物知識大學習 科學素養從小抓起
7月12日,開營儀式過后,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食藥用菌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林文飛老師給營員們普及菌物的基本知識,營員們學會了鑒別毒蘑菇的基本方法,提升了科學素養,為之后的采集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林文飛老師運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引領營員們進入神奇又有趣的蘑菇世界。營員們聽得津津有味,時而捧腹大笑,時而緊鎖眉頭,沉浸在蘑菇的世界里,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了科學知識。
探尋紅色足跡 聆聽傳統回聲
7月13日,南昌紅色教育與傳統文化一日游,營員們游歷了南昌的重要紅色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地。在八一廣場,欣賞美麗的建筑和風景,感受革命精神的偉大和崇高。在滕王閣,領會其獨特的人文底蘊與歷史韻味。午餐后,在八一起義紀念館,重溫了那段烽火崢嶸的歲月,萬壽宮獨特的建筑風格和藝術魅力給營員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23年印發的《用好紅色資源 培育時代新人 紅色旅游助推鑄魂育人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要凸顯紅色旅游的教育功能,讓紅色文化有效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青少年思想政治素養和全面發展水平。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一系列的相關論述和舉措表明,要深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育引導學生增強民族文化自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今年兩會期間,團中央提交了《關于大力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厚植青少年文化自信的提案》,就這一深遠重大又極具現實意義的命題提出一系列意見建議。
營員們通過這樣的一日游,學習到了中國革命的歷史,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欣賞了中國傳統建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前者崇高,后者優美,它們都能夠豐富孩子們的精神世界,為孩子一生的發展打好底色,在多個層面上對他們的成長產生積極深遠影響。
向自然深處漫溯 就生命教育請益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7月14日,營員們前往九嶺山國家級森林公園進行野外采集,親身體驗先前所學知識,親密接觸大自然,感受蘑菇的魅力,專家帶領孩子們邊采集邊講解,并進行了結營儀式。
林文飛老師細致地為營員們講授采集蘑菇的注意事項和方法,營員親自上手去摸,去聞,去與自然撞個滿懷,在游戲中學到了科學知識,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上了一堂生動的生命與自然教育課,增強了感受力、創造力和生命力。
在自然界中,菌物是生態系統的重要一員,與動物、植物一起共同維系著生態平衡。大型真菌是菌物中能夠形成肉眼可見的大型子實體的一類真菌,泛指廣義上的蘑菇或蕈菌。
江西以青山綠水著稱,生態環境良好,碧波蕩漾,綠樹成蔭,森林覆蓋率位居全國第二,全省2023年空氣優良天數比率達96.5%,其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給大型真菌的生長創造了理想的條件。據了解,江西省內有經過準確鑒定的大型真菌至少400種。
樂在其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科學普及是培養科學技術人才和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的重要途徑,越來越受到國家重視。科普研學將科普和研學有機結合,是面向青少年的具有創新性的科普形式,可以更好地培養青少年的科學精神、科學興趣和科學素質。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多渠道拓展食物來源”。
小菌物不小,菌物在生物物種內占有重要地位,在人類生活中各個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天人合一、萬物并育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態智慧,人和其他動物共同維護著生態平衡。菌物科普夏令營從菌物入手,以小見大,以“自然科普+紅色教育+傳統文化”三位一體,給孩子提供成長的土壤,在真正的身臨其境的體驗中,通過不斷地觀察和實踐進行思考和總結,從而提高學習能力、發現和感受美的能力,學會熱愛生活、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孩子越早學習到這些,對他的成長也就越有裨益。
此次夏令營由中國菌物學會科普與勞動教育分會、中國菌物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指導,九州尚書(武漢)教育研究院、易菇網主辦,中國菌物學會菌物多樣性及系統學專業委員會、湖北省教育學會農村教育研究專業委員會協辦。
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