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您今天拉來的木耳是100斤,總共3000元,您數一數。”統一收購木耳的商販將錢交到王奶奶手里。王奶奶邊數錢邊對記者說:“沒想到自己也能掙這么多錢。”前半年,村干部動員王奶奶在家里的閑散土地上種植木耳,并義務上門給王奶奶鋪地膜、栽菌棒。
今年以來,徽縣榆樹鄉堅持將造血式產業作為產業發展的重點,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在小庭院上做文章,動員群眾扎實盤活閑置資源,利用自家院落等空閑區域,變“方寸地”為“產業園”,推動地栽木耳種植走進農戶院中,實現就地就近就業創業;在發展庭院經濟的同時,采取“集體帶農戶”引導發展,并積極爭取獎補資金,對農戶進行產業獎補,引進合作社,為村集體和農戶統一提供菌袋、統一技術培訓、統一價格收購、保底價格(30元/斤)回收,實現群眾穩定增收致富。
連日來,在榆樹鄉石碑村活動室,鄉上統一組織商販前來收購,村民們把自家種的木耳拉來集中售賣。“今天我們共收購石碑、榆樹兩村27戶群眾1940.7斤木耳。”收購木耳的商販說。
榆樹鄉駐村干部告訴記者,村民種植的木耳每斤按照30元的價格收購,每戶平均增收2156.3元,木耳產業能帶動村民增收,前景很好。
下一步,榆樹鄉將繼續探索庭院經濟聯農帶農發展新思路,拿出在產業上“繪圖”、田園上“繡花”的精神,繼續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延伸產業鏈條,讓庭院經濟成為群眾就近就業創業、拓展增收來源的有效途徑,讓農村方寸之地生金變銀,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