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吉林省集安市清河鎮立足資源優勢,穩步推進人參、食用菌種植加工各環節發展,引導廣大農戶調整產業結構,提高單位面積土地產值,千方百計廣開致富門路。
積極引導村民改變傳統耕種模式,打造升級版人參、食用菌特產業之鄉。改變園參種養犧牲林地資源傳統模式,積極推廣的平地栽參規模達26公頃。鎮政府引導文字村利用傳統作物地塊平地栽參。集體林權改革后,鎮政府立足實際大力推進林下經濟發展,引導村民在自家山林中發展林下參,目前清河鎮15年以上林下參留存面積達1512公頃,為清河山參交易市場提供了充足貨源保障。
近年來,清河鎮不斷壯大當地特色產業發展,全鎮有80%人口從事人參相關產業,群眾收入的80%以上都直接或間接來源于人參產業。中國·清河(澳洋)野山參國際交易中心已成為全國人參交易集聚區,涵蓋產品展銷、電子商務、文化旅游等多種功能。交易中心入駐商戶200余家,全年實現人參趕集70多天,來自全國各地的趕集商戶達1400余戶,年交易額達到35億元。
農村勞動力沿人參產業轉移,客商與經紀人沿市場所處的交通線匯聚。圖為正在清河鎮人參市場上完成當日交易的經紀人。
為了讓村民一年四季有活干,鎮黨委政府積極引導村民種植食用菌致富,清河村2002年從河南棲霞引入香菇種植,“南菇北種”填補南方市場夏秋季節鮮香菇供應。2005年,在鎮政府大力支持下,清河村創辦了集安森源食用菌發展有限公司,引入“公司+農戶”和“五統一”、“一分散”現代企業經營模式,不斷把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在香菇生產車間內,本地村民一年四季有活干。
深挖地域資源優勢,實現剩余勞動力本地消化。在鎮政府重視和積極幫扶下,清河村爭取到國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扶植項目資金,完成了生產車間、冷庫、廠區院落現代化改造,大大提升了香菇存儲加工能力,進一步提升了企業就業能力。通過建立專業合作社盤活耕地資源,在清河鎮政府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支持,引導上圍村村民成立齊鑫人參種植專業化合作社,充分利用土地、氣候資源優勢發展平地栽參。
清河鎮政府還引入總投資1000萬元的通林土特產有限公司,在清河發展東北有機黑木耳種植200萬棒,實現有效就業800余人,年產有機黑木耳40萬斤,年產值突破1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