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園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對本土植物和珍稀瀕危植物進行遷地保育。”2023年野生菌資源及可持續利用研討會在云南昆明舉行,北京林業大學戴玉成教授在報告環節做了題為“中國植物園多孔菌多樣性研究”的分享。
戴玉成教授對植物園的概況進行了介紹:植物園是指擁有活植物收集區, 并對收集區內的植物進行記錄管理,使之可以用于科學研究、保護、展示和教育的機構,其重要功能之一是對本土植物和珍稀瀕危植物進行遷地保育。目前全世界有3300多個植物園,中國有植物園近200個。
植物園在保育植物資源的同時是否也能對生長在植物上的真菌資源進行保護?基于這個問題,戴玉成教授及其所在團隊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植物園中的多孔菌進行了系統調查,旨在了解我國植物園中多孔菌的種類、結構、區系和分布,以明確植物園在保護樹木的同時是否也能夠有效保護生長在樹木上的多孔菌。
調查結果顯示,共發現多孔菌164種,隸屬擔子菌門傘菌綱內6目23科79屬,目前中國的多孔菌共1010種,隸屬11目44科155屬,植物園的多孔菌目、科、屬占全國的54.5%、52.3%、51.0%和16.2%。通過對31個植物園中多孔菌頻次進行分析,其中,出現頻次最高的3種分別是云芝栓孔菌 (24個植物園)、白囊耙齒菌 (18個植物園)以及黑管孔菌 (18個植物園)。
報告中,戴玉成教授還對31個植物園中多孔菌區系組成、褐色腐朽多孔菌、病原多孔菌、藥用多孔菌、稀有多孔菌的分布和占比進行了逐一介紹和分析。
通過一系列調查研究,得出的結果顯示:目前中國植物園保存了我國67%植物種類,包括85%的珍稀瀕危植物,但植物園多孔菌僅占中國全部多孔菌的16%,植物園人工林稀有多孔菌占全國稀有多孔菌的1.3%,植物園能夠對植物進行有效保育,但對生長在植物園中的多孔菌資源保護作用有限,特別是人工植物園幾乎不能保育稀有多孔菌,因此,保護森林生態系統是保育多孔菌的有效途徑!
本次會議由云南省野生菌保護發展協會、中國菌物學會、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主辦,中國科學院東亞植物多樣性與生物地理學重點實驗室、云南省真菌多樣性與綠色發展重點實驗室、云南省植物學會真菌學與食藥用菌專業委員會、易菇網承辦,更多報告內容請關注蘑菇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