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里的冬天來得早也來得猛烈,這幾天溫度的降低讓陳希剛睡覺時也惦記著棚里的香菇是不是凍著了,索性搬到菇棚里住,看著柔嫩的香菇長勢旺盛,再過兩天就要出菇了,老陳心里面踏實了許多。
陳希剛是吉洞峪滿族鄉(xiāng)剛家村的村民,自從村里開始號召發(fā)展香菇種植以來他就積極參與其中,因為村里不僅為大家請來了鎮(zhèn)老科協的農業(yè)專家負責技術培訓,還找到鎮(zhèn)政府的領導協調來信用社的支農貸款和種植補貼幫助村民解決資金問題,有了技術和資金的支持,老陳相信村里看準的項目準不會錯。于是2007年開始,老陳放棄了種植了多年的玉米,在吉洞鄉(xiāng)農村信用社貸款3萬元建起了一棟長100米寬80米的高標準香菇暖棚。每天灑水、放風、調控溫度、嚴格按照老科協專家的要求記錄種植日記,他忙得勁頭十足。當四個月后第一批香菇出欄時,數著手里賣香菇賺到的5000多元錢老陳更加堅定了信心。
現在,經過經驗的不斷積累老陳種植香菇的數量已經發(fā)展到1.5萬棒。村里為解決香菇銷路的問題聯系了鞍山、岫巖等地的經紀人和蔬菜批發(fā)商每天到村里收購。老陳家的香菇在高產期每天能采摘1000多斤,平時也能采摘500斤以上,批發(fā)商按2-3元的市場價格收購,他在家門口就可以將自己的勞動果實賣出去,實現山里人也能依靠科技勤勞致富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