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保障,張掖地處“北緯38度”全球最佳農業產業帶,是天然的綠色大農場和有機大牧場。全市立足建設全省鄉村振興示范區,打造全國知名、西北一流現代寒旱特色農業高地,布局黑河沿岸優勢農業、沿山冷涼特色農業、戈壁荒漠設施農業三大板塊,建設現代種業、優質蔬菜、設施農業、肉牛奶牛、專用馬鈴薯、休閑觀光農業6大功能區,全國重要的“糧倉子”“菜籃子”“肉架子”地位持續提升。
近年來,張掖產業體系持續優化,糧食面積和產量穩定在315萬畝、150萬噸以上,著力培育玉米制種、綠色蔬菜、張掖肉牛、優質奶業、戈壁節水生態農業5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初步形成100萬畝玉米種子、100萬畝蔬菜、100萬頭牛、100萬畝草、600萬只羊、100萬畝特色種植的“6個百萬”產業規模,持續打造種子加工、肉制品、乳制品等11條特色農畜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鏈,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達到200家,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9%。
位于張掖市甘州區巴吉灘農產品加工園內的甘肅神農珍稀菇業有限公司,主營“神農白雪”“兆豐精靈”“祥川”品牌的海鮮菇、鹿茸菇等食用菌產品。公司將分四期建設集食用菌研發、自動化瓶栽生產、精深加工、冷鏈物流、廢料循環利用、觀光旅游于一體的食用菌綜合產業園。
目前,產業園一期工程建成日產12萬瓶海鮮菇自動化生產線、廢料循環利用中心等,企業日產食用菌鮮品40噸。
公司自2018年成立以來,累計帶動周邊群眾300人實現就近就業,每人年增加收入6萬元。
“2022年我們企業通過液體菌種技術改造、建設烘干生產線等,打破傳統鮮品單一銷售模式,開拓食用菌干品市場,采用干鮮并進銷售模式,2022年產值達到11600萬元。”甘肅神農珍稀菇業有限公司行政經理黃超表示,今年,食用菌產業園將按照甘州區戈壁農業項目建設目標,結合園區建設總體規劃設計,建設食用菌菌種研發中心、食用菌深加工生產線,重點進行食用菌生物萃取、食用菌預制菜的研究與開發,同步配套完善園區基礎設施,不斷提升食用菌產能,豐富食用菌品種,進一步推動企業高質高效發展。
而今,產業強、鄉村美、農民富是張掖扎實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建設的真實寫照。全市認定“三品一標”農產品246個,“甘味”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7個、企業商標品牌54個,張掖葡萄、肅南牦牛、高臺辣椒干等8個產品獲全國地理標志證明。
同時,積極探索推行村集體經濟公司化運營、“一村一塊地、一企一基地”、玉米制種基地資源競爭性配置、農業社會化服務等改革,規模經營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的引領作用持續增強。培育發展家庭農場964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7322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932家,2022年全市農業社會化服務覆蓋率達到60%,比全省平均數高出5個百分點。
以特色產業為抓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高莊灘萬頭肉牛生態養殖示范園區是倪家營鎮立足張掖市臨澤縣農業優先型功能定位和“4+1+N”產業發展布局,按照“小群體、大規模、跨區域”的發展模式,圍繞肉牛托管代養、飼草社會化服務、新品種示范推廣、活畜交易、智能化管理等建設的集養銷一體化的肉牛生態養殖示范園區。
采取“統一規劃、個人自建”的方式,目前,示范園區已入駐農戶23戶,建成標準化牛舍50棟、飼草銀行1家。構建以園區為核心的現代畜牧產業集群。有效實現小農戶與大市場的連結,實現農戶利益最大化,進一步延伸產業發展鏈條。
園區建立“秸稈利用—肉牛養殖—食用菌種植—有機肥還田”農業循環經濟新模式,探索推廣肉牛托管代養,開展飼草加工銷售,統一提供飼料配送、疾病防治等服務,通過“種、管、收、貯、運”一體化發展,逐步形成“以畜帶種、以種促養、共同發展”的循環發展模式。
臨澤縣倪家營鎮高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梁鑫表示,園區堅持數字賦能發展導向,著力在智能化管理、機械化養殖、信息化交易、數據可視化分析上求突破,探索引進智能控制、源頭追溯、信息互聯、生長預警等智能養殖技術,實現喂養機械化、監控智能化,提升養殖園區智能化管理水平,進一步推動全鎮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張掖,像甘肅神農珍稀菇業有限公司集食用菌的研發、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高莊灘萬頭肉牛生態養殖的特色產業項目還有很多,它們如雨后春筍般茁壯成長,不僅豐富了百姓的“菜籃子”,還鼓起了村民群眾的“錢袋子”。
張掖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韓延亮表示,下一步,張掖將緊緊圍繞做好“優化結構、提升效益”的內涵文章,堅持不懈調結構、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全面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持續壯大產業集群,著力鍛造產業鏈條,大力加強品牌創建,推動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興農,為建設全省鄉村振興示范區提供堅實產業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