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反季節夏菇的出菇時節,在荷地鎮馬家地村真鑫家庭農場里,菌棒上長滿了成熟的香菇,個個菌肉飽滿、長勢喜人,菇農們穿梭在菇棚間,采摘裝運鮮菇,準備發往各地市場。
“前幾年我們一直都是在五大堡外洋區塊種植香菇,今年是我們在荷地種植反季節夏菇的第一年,沒想到第一年就獲得了豐收。”農場負責人吳小平激動地說道。
據了解,2022年,因五大堡鄉外洋飲用水源地整治,當地食用菌大棚全部轉移。有著多年食用菌種植經驗的吳小平瞄準了荷地鎮。
通過荷地鎮招引團的推介、搭線、幫扶、服務,吳小平順利地完成了土地流轉、項目審批、大棚建設、菌棒轉移等工作。不到2個月,1.2萬平方米的標準化大棚在荷地鎮高家莊村拔地而起。
據悉,夏菇生長有著非常嚴格的氣溫、濕度要求,荷地鎮海拔高,氣候濕潤,夏季氣溫比縣城低5℃以上,明顯的晝夜溫差可以刺激出菇,而較低的氣溫又可以讓夏菇持續出菇,非常適宜生產反季節食用菌。同時,夏菇作為反季節菇,填補了栽培香菇的空檔期,提高勞動資源利用率,并彌補了市場需求,實現了鮮菇持續供給。
“目前我們第一茬夏菇已經出菇了,每天可采摘3000至4000斤,目前夏菇的行情還是不錯的,每斤鮮菇能賣到5元以上,每棒收益有10元。”忙于采收的同時,吳小平心里始終記著一筆“經濟賬”。截至目前,基地第一茬夏菇已全部出菇,已售出鮮菇10余萬斤。
據統計,真鑫家庭農場共生產香菇35萬段,預計全年夏菇產量50萬斤,產值約240萬元,主要銷往麗水、福建等地。此外,基地全年有固定幫工10人,到了忙碌時節需要散工20人,全年發放工資50余萬元,帶動了當地留守老人和閑置勞動力就業增收。
“如今荷地鎮有多家食用菌基地生產反季節夏菇,能夠實現6至10月份連續出菇。”荷地鎮黨委書記薛振華表示,接下來,荷地鎮還將發揮各大食用菌基地示范引領作用,探索、推廣反季節栽培、設施化生產等符合荷地地理氣候條件的新模式,提高荷地“荷鮮菇”品牌效益,打造食用菌產業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