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鶴山茶葉有著厚重的歷史底蘊,始于宋代,盛于明清,至今已逾700多年歷史。到明代中葉,鶴山茶葉生產已形成規模,占全省輸出總量的八九成。
近年來,鶴山高度重視茶產業發展。據統計,目前鶴山全市茶葉種植面積1.2萬畝,年總產值為3.6億元。鶴山紅茶的知名度和品牌價值正在不斷提升,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認可和喜愛。
鶴山現有廣東省生態茶園3家,正在申報認定的有2家。為進一步推進廣東生態茶園建設,并深入延伸“茶產業+”鏈條,鶴山市農業農村局計劃在各茶園推廣套種食用菌赤松茸的優質高產高效栽培模式,構建鶴山特色低碳生態立體茶園新模式。
作為廣東省生態茶園之一、鶴山市龍頭茶企的江門市態和然農業有限公司已在2022年成功試種赤松茸,已有成品產出。接下來,該公司計劃逐步在宅梧白水帶一千多畝茶園套種赤松茸。
紅茶產業是鶴山的主打產業之一,那么如何讓這個茶葉長得更好、更加有機呢?我們準備在茶樹下面進行循環種養。我們選擇的品種就是赤松茸,因為赤松茸生長不需要很充足的陽光,一點點光線就能滿足它的生長需求。
據江門市態和然農業有限公司教授李振華介紹,赤松茸口感好、營養價值高,而且種植成本低、產量高、技術難度不高,50天就可以有產出,年畝產最高可達5000多斤。
鶴山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鶴山茶園土壤優質、水分充足,在冬季茶樹休眠期套種赤松茸,有利于提高茶園土壤溫度,抑制茶園雜草生長,種植的基質還可作為茶樹的肥料改良土壤理化性狀,提高茶葉品質和提升茶園產能,還能提高冬季茶園利用率,充分利用賦閑勞動力,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希望帶動更多茶企和茶農參與種植赤松茸,提升茶園綜合效益。除了宅梧白水帶茶園外,古勞生態園也計劃在8月開始茶下試套種40畝赤松茸,同時試種黑靈芝1萬株,黑靈芝每斤可售300多元,還可以研發靈芝茶等新產品。
接下來,鶴山市將繼續推廣更加多樣化和可持續的茶下生態種植模式,助推鶴山茶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