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份以來,魯東大學食用菌團隊在煙臺市福山區(qū)張格莊鎮(zhèn)開展大櫻桃林下栽培大球蓋菇技術推廣工作。
日前,團隊成員李維煥博士為農戶進行了播種前的培訓和實地指導,她詳細介紹了大球蓋菇的特點和栽培技術流程,以成功的案例和效益分析增加了農戶的信心。培訓會后,大家到發(fā)酵場查看原料發(fā)酵情況,到櫻桃種植園現場指導農戶進行整地建畦,并詳細囑咐了播種前的準備工作。
幾天后,團隊又來到張格莊鎮(zhèn)種植基地,詳細查看了菌種情況,指導部分農戶進行了大球蓋菇種植。“現在播種,預計可出菇至6月初,根據測算,大球蓋菇每畝平均收獲1000至4000斤,加之對櫻桃品質和上市期的促進作用,兩個產業(yè)可幫助農戶每畝增收萬元以上。”李維煥說。
據悉,食用菌團隊的專家成員多次往返種植基地進行實地研究和技術指導。他們指出,利用大櫻桃采收后的果園閑置期,在林下栽培珍稀食用菌大球蓋菇,能提高地溫,提前上市期,收獲蓋菇后的菌糠直接深翻耕還田,作為果園春耕肥料,菌糠具有有機肥和菌肥的雙重作用,可提高大櫻桃的抗病能力,保持和改善土壤的團粒結構和理化性能,提高大櫻桃品質,是生態(tài)農業(yè)促進鄉(xiāng)村振興的又一有效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