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河南省汝州市溫泉鎮朱寨村黨群服務中心西側的香菇深加工廠房,幾名工人對廠房窗體進行修整,一臺鉤機在平整廠房外的地面。
“我們得盡快把廠房窗戶安裝好、路面硬化好,用上級撥付的400萬元鄉村振興項目資金訂購的香菇深加工設備很快就回來了。”在現場指導施工的朱寨村黨總支書記朱學衛說。
2022年以來,朱學衛一直在為朱寨香菇產業實現“兩條腿”走路而努力。“鮮菇會因銷售受阻等造成積壓,引進深加工設備,實現鮮菇銷售和干菇(深加工)銷售齊頭并進,不僅能解決鮮菇積壓問題,還能提高菇農收入。”朱學衛說。
朱寨村種植香菇由來已久,2015年,在時任村委會主任朱學衛的主導下,朱寨村把發展香菇產業作為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2017年,村集體流轉土地建成35座香菇大棚開始規模化種植。為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2019年村集體退出香菇種植,通過做產業增值服務實現村集體經濟增收,35座大棚對外承包收取承包費,村里統一制作菌棒出售給種植戶,賺菌棒加工費。2019年,朱寨村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0萬元。2020年,全村發展香菇種植大棚1500多座,帶動周邊村子發展香菇種植大棚500多座。
“目前,我們村共種植香菇1600余棚,規模上去了,產量大增。但之前的疫情也給了我們警示,如何解決鮮菇積壓滯銷問題,是確保產業持續發展的關鍵。”朱學衛說。
2022年,朱寨村利用駐村第一書記專項資金,于8月底建起小型烘干車間。“這個烘干車間建得太及時了。去年疫情防控期間,每天車間都裝得滿滿的,24小時烘干1噸鮮菇,降低了菇農損失。”朱學衛說,疫情管控優化后,香菇基地每天售出鮮菇20噸左右。
鮮菇烘干后出售,菇農收益增加至少15%。“我們去年已經申請注冊干菇產品商標,預計今年5月前后商標能申請下來。有了商標,干菇產品便能進超市和外貿出口,獲得更大收益。”朱學衛說,4月中旬,今年的香菇將進入高產季,深加工項目設備進場后,朱寨香菇將根據市場價格及需求以干、鮮香菇兩種產品供應市場,實現收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