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春意盎然萬象新,春雨過后萬物潤。在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鳳凰鎮佳昌隆菌業有限公司種植基地的羊肚菌大棚內呈現出一派豐收的景象。
武漢佳昌隆菌業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食用菌制種、栽培、加工、經銷以及新品開發、新技術推廣的民營企業,是武漢市珍稀食用菌技術協作攻關平臺技術協作單位。該公司負責人晏小輝帶領村民們種植珍稀食用菌羊肚菌規模近100畝,被列為新洲區鳳凰鎮羊肚菌生產示范基地。
“是什么因素選擇種植羊肚菌?”聽到易菇網工作人員好奇的疑問,晏老板打開了話匣子。
我以前是從事廣告行業工作的,積累了一點資本后想要嘗試一下農業,通過實地查看、上網查詢、熟人引薦等多種渠道了解信息,認為食用菌產業相比傳統種植業更有吸引力,種植食用菌周期短、見效快、市場前景廣闊,本地土壤環境和氣候條件也比較適合種植食用菌。經過深思熟慮之后決定承包大棚種植食用菌。
剛開始選擇試種的是白參菌,因為當時自己只是一個“啥也不懂的‘門外漢’”,沒什么種植竅門,哪知道想當然的這么種下去,基地久久不見出菇,談到此不禁感嘆:“學習種菇理論時感覺好像很簡單,實際上種起來可不容易哪!”
從2016年開始,晏小輝開始引進試種羊肚菌,他始終緊跟產業發展技術潮流,結合本地氣候特點,在農技專家的指導下慢慢摸索適當的備料、種植和加工方式,逐漸掌握了羊肚菌的生長習性,在耐高溫菌種篩選、營養袋配方改良、菇棚結構與設施改進、井水合理利用技術等方面做了大量摸索和獨特的適應性創新,初步形成了菌種優良、配套設施合理、管控技術成熟、豐產穩產有保障、能完全適應本地氣候特點的全套栽培技術。在交談中了解到,從備料配料、生產管理、采摘分揀再到銷售運輸,晏老板全都親力親為。
現如今,棚里種植的菌袋都是按照自己的配方備料。“自己備的料再加上自己的種植方式,已連續幾年都能正常出菇,這是我們反復實踐得來的經驗。”晏小輝表示。
對于羊肚菌種植實踐,他也有著自己的心得:
關于大棚的溫度控制,“首先是要給每個棚子配備好智能化監控設備,監測每個棚內的溫度以及濕度,監控設備每十分鐘會自動上傳一次信息,實現遠程監測,保證自己能夠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異常問題。高頻率上傳的模式使得這個探測設備更加耗電,為了保障信息傳遞及時,專門給每個設備都配一個兩萬毫安的充電寶,以滿足生產管理需求。
關于降溫措施,“在大棚上方蓋上兩層薄膜,然后在兩層薄膜之間安裝噴頭,防范高溫時打開噴淋開關將井水噴灑在隔膜上,噴水從大棚兩側排出,這樣既起到了降溫作用,又不影響棚內的濕度。”
說著晏小輝向我們展示了線上監控平臺,“你們看,現在這外面艷陽高照,但是我這個棚內依然能保證溫控在20攝氏度以下,你看這些棚里都只有16、18攝氏度。”
目前,這里的羊肚菌長勢很好,第一茬已經采摘了一部分,第二茬大約一周內也可進行采摘。菇農們沉浸在喜悅的采摘氛圍中,一手拿刀,一手扶菌,小心翼翼切斷根部,放進框內,然后進行分揀、運送至廠房加工,一刻也不停歇,一切井然有序地進行著。
晏小輝摸索出成功種植羊肚菌的經驗后,不忘帶同周邊村民一起發展,為當地村民提供就近務工機會,每年用工支出達30萬元,目前基地羊肚菌已進入全面采收期,村民們走進基地賺“日薪”,不出家門就能就業增收。“我們這個年紀的人,在外面打工也不好找。農閑的時候,我們就來基地做工,一天差不多一百元工資,補貼家用。工作不累,蠻輕松的。離家也近,還可以照顧家里。”鳳凰鎮村民龔桂娥已經在基地忙碌好幾天了,她麻利地割下羊肚菌,說道。
隨著食用菌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晏小輝從一個“啥也不懂的‘門外漢’”成長為羊肚菌種植經驗豐富的土專家,不僅自己鼓了腰包,也帶領了當地村民共同增收致富。也推動了徐古、鳳凰、倉埠等新洲傳統的食用菌產業區發展。
談到以后的發展,晏小輝表示:“我準備繼續擴大種植規模,帶領更多的鄉親們一起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