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伴著晨光,記者走進莒縣范亮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的智能溫室大棚。放眼望去,數不清的各種菌包整齊排列,一簇簇赤松茸從土里探出腦袋,一個個像閉合傘狀的羊肚菌也不甘落后,還有那白白胖胖的猴頭菇、可愛軟嫩的滑子蘑……一朵一朵,長勢喜人。
“棚里菌菜輪作,我們采用夏菜冬菇的新模式和食用菌設施栽培、立體栽培、菌果套種等新技術,今年羊肚菌、赤松茸等都獲得了大豐收,產品供不應求。”正在對菌棒挨個檢查的工作人員張成霞邊走邊向記者介紹,菌菇類價格比較穩定可觀,市場價在10元左右,除去成本,每畝收入大約4.9萬元,收益很可觀。
食用菌對濕度、溫度和含氧量要求較高,如何確保菌類的產量和品質?
為精準化控溫控濕控氧,莒縣范亮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搭建現代化六連棟智能溫室,從菌種培育到設備生產齊頭并進,不斷提高食用菌產量和質量。
食用菌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與地爭肥,不與農爭時,不與其他爭資源,是一座“綠色礦藏”,莒縣范亮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借助菌物科技,真正做到變草為“寶”。
“我們還將不斷拓寬銷售渠道,采用互聯網加實體銷售等模式將產品銷往全國各地,繼續有力帶動周邊農民致富增收,為全面實現鄉村振興邁出堅實步伐。”莒縣范亮食用菌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夫秀滿懷信心地說。
實現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產業化規模經營的同時,合作社還通過技術創新、循環發展,實現了企業提質增效,產業現代化轉型,不僅取得巨大經濟效益,還兼顧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成為市級示范合作社。
一朵朵小菌菇,撬動起鄉村大振興。
近年來,莒縣陵陽街道將食用菌產業作為鞏固攻堅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特色優勢產業來抓,通過技術、資金等扶持政策,持續推進食用菌產業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品牌化。食用菌產業步入良性循環、快速發展的軌道,成為該街道點燃鄉村振興的新引擎。目前,莒縣范亮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種植面積60畝,帶動社員及農戶1萬余戶發展食用菌生產。
在擴大種植規模的同時,陵陽街道還注重菌菇類質量安全。“我們一方面強化宣傳輿論引導,加強對農業投入品的管理,引導群眾種‘安全產品’;另一方面,嚴格菌菇產品市場準入管理,加大日常抽檢力度,保證群眾吃上健康、新鮮的‘放心菌菇’。”陵陽街道鄉村規劃建設監督管理辦公室副主任紀永鵬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