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黑龍江省東南部的邊陲小城東寧市,“黑木耳”一定是這所小城的標簽之一。那些在大棚里從菌包袋中鉆出的一朵朵黑木耳成為了助力鄉村振興的大產業,成為村民致富“金疙瘩”。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東寧市三面環山一面向海,豐富的林水資源讓這里成為了優質黑木耳的主產地,這里的黑木耳形如彎月、色如墨玉、口感爽滑、味道鮮美。在“2022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發布”活動中,東寧黑木耳以843的品牌強度、181.9億元品牌價值位列全國區域品牌(地理標志)排行榜第15名,蟬聯全國地標產品食用菌類第1名。
“東寧是‘中國黑木耳第一縣’,現在我們已經形成了從菌種研發到菌包生產,再到田間管理、生產銷售、精深加工以及廢棄菌包處理的黑木耳全產業鏈條。”東寧市黑木耳產業管理辦公室主任王良武介紹,2021年,全市黑木耳栽培量9億袋,黑木耳干品產量4.15萬噸,年交易量10萬噸、交易額超65億元,帶動全鏈條銷售收入近百億元。
在東寧市東寧鎮太平泉村,雖然戶外冰天雪地,但是種植黑木耳的村民正忙得熱火朝天。大家忙著制作菌包,為來年種植做準備。
“我們村現在大部分人都從事黑木耳種植,今年全村一共種植黑木耳一千多萬袋。”太平泉村黨支部書記許華強說,現在村里每年黑木耳產業收入約為4000萬元,占全村總收入的90%。
太平泉村主要種植全筋黑木耳,作為黑龍江省僅有的幾個受海洋性氣候影響的村屯之一,每年黑木耳生長時節太平泉村都會被霧氣籠罩,所以產出的全筋黑木耳口感適中,泡發率高,每斤優質干黑木耳可以泡出18-20斤鮮木耳。同時,太平泉村采用標準化種植技術,實行“統一生產,統一管理”的模式,從源頭上保證了黑木耳的質量安全。
2021年,太平泉村引進“大棚催芽”黑木耳種植技術,利用大棚控制濕度、溫度,把黑木耳種植時節提前至三月份,將菌包運進大棚,保證菌包的通風供氧,進行開口催芽。依托成熟的“催芽”技術和管理方式,太平泉村的黑木耳生長總體進度比普通黑木耳提前20多天。
“我們村的黑木耳質量優、口感佳、上市早,吸引了許多來自廣東、浙江、福建等地的收購商高價購買,在上市初期銷售價格能達到每公斤90元。”許華強說。
近年來,東寧黑木耳入選首批百個中歐互認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東寧市先后獲得“中國黑木耳第一縣”“綠色黑木耳生產基地縣”“全國食藥用菌行業標準化示范縣”“全國特色產業百佳縣”等30余項國家級殊榮。
目前,東寧市已經建成200畝以上園區39個,黑木耳專業合作社89家,黑木耳生產相關企業125戶;全市直接從事黑木耳生產的農戶9300戶、22000萬人。
2021年,東寧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0024元,其中僅黑木耳一項就增收16000多元,東寧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在黑龍江省率先突破3萬元大關,并連續16年穩居全省第一位。
“目前,我們已經研發并生產出黑木耳醬、黑木耳脆片、黑木耳糖等深加工產品,未來我們還將探索生產黑木耳飲品,黑木耳膠囊、黑木耳面膜等。同時我們還將在黑木耳標準化、品牌化、科技化、金融化等方面發力,全力打造獨具競爭力的‘大食物觀先行地’和百億級黑木耳產業。”王良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