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2024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發布,東寧黑木耳以食用菌類第一名的好成績榮登區域品牌(地理標志)百強榜單。
隨著氣溫不斷升高,東北大地處處涌動綠意,春耕生產也逐漸忙碌起來。在東寧市優質黑木耳產區,菌農們正有序開展食用菌種植管理工作。
今年是東寧市東寧鎮北河沿村食用菌種植大戶馬正才種植木耳的第三年,嘗到甜頭的他又擴大了種植規模,他對食用菌產業信心滿滿:“去年種了10多萬袋木耳菌,效益很好,今年又增加了幾萬袋。”
在馬正才看來,這信心來自于政府部門的大力扶持。多年來,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和持續不斷的技術革新,東寧市大力發展黑木耳產業,建成了全國最大的生產基地和交易市場。如今,黑木耳產業成為了東寧市促進當地居民增收、助力縣域經濟發展的第一支柱產業。
“2014年,東寧市食用菌研發中心組建成立,該中心主要從事菌種和黑木耳技術的研發、推廣培訓工作。”省供銷社掛職干部、市食用菌研發中心副主任孫浩天介紹,目前,東寧市已經培育了黑山、德金、草優等系列優質菌種,開展了菌種篩選改良、替代料栽培、菌糠綜合利用等10余項課題研究,獨創了棚室掛袋、春耳秋管、越冬耳栽培等20余項產業新技術。“今年,該中心與黑龍江大學合作,引進了雜交菌種,可使黑木耳產量提高10%至20%,有效解決了菌農選種難的問題。”孫浩天說。
據了解,東寧市地貌呈“九山半水半分田”特征,氣候溫和濕潤,境內森林覆蓋率達83.4%,為發展黑木耳產業提供良好的先決條件。從野生木耳采集、伐木生產、段木栽培,再到現在的袋料栽培,東寧擁有悠久的黑木耳產業發展史。
東寧市供銷社黨組書記、主任唐道廣介紹,目前,東寧年均栽培黑木耳超9億袋,生產木耳干品4萬余噸,產值近40億元。每逢菌包制作、黑木耳栽種及收獲等重要階段,都會吸納本地及外地大量勞動力。目前,東寧有規模200畝以上的黑木耳生產園區39個,全市穩定就業菌農2萬余人,占東寧農民總人數的28%,木耳栽培有效幫助他們增收致富。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打造百億級黑木耳產業發展目標,進一步聚焦‘標準化、科技化、品牌化、金融化’發展,全面提升黑木耳產業核心競爭力,使產業富民增收支柱產業地位持續鞏固,為東寧乃至全省鄉村振興作出更大貢獻。”唐道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