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支撐。近年來,思南縣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努力將食用菌產業打造為富民產業,不斷增加村民收入。立冬過后,張家寨鎮檬子樹村的黑木耳陸續進入采摘期,經過多年的發展,當地將小木耳做成了大產業。
在冬日暖陽的照耀下,思南縣張家寨鎮檬子樹村食用菌基地里的黑木耳迎來了采摘高峰期,數百畝的種植基地里,一排排整齊劃一的黑木耳菌棒特別顯眼,村民們正忙著將菌棒上成熟的黑木耳摘下來裝入背簍里。
這幾年,檬子樹村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條件,大力發展黑木耳特色產業,以實際行動不斷增強基層群眾“造血”功能,按照“統一菌棒生產、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品牌創建、統一加工銷售”管理要求,在保護農民利益的同時,有效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助力鄉村振興。
“我們村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食用菌產業,目前已進入采摘時節。平均每天有40多人務工,一直可以持續到明年4月份,每年發放工資120萬元。我們有自己的菌棒生產、加工、包裝、冷藏設備,并注冊了商標,有穩定的銷售渠道,實現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建設。”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松介紹道。
據了解,檬子樹村建設有食用菌基地300余畝,加工廠房537.8平方米,保鮮庫310平方米,香菇大棚65個,木耳大棚81個,年產菌棒近200萬棒,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從無到有的蝶變。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每一環節都讓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致富的希望。
家住基地附近的曾廣嬋動作十分嫻熟,在家門口就能掙錢這讓她感到非常高興:“我家是從鐘山村搬遷到張家寨街上來的,現在各方面條件都好,孩子讀書也方便。到檬子樹村來務工,一天80塊錢,收入也不錯。”
小小食用菌,一頭連著民生,一頭連著市場。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有效解決了群眾的就業問題。同時,采摘下來的香菇、木耳經過晾干、加工、包裝后,在滿足本地市場外,還將銷往湖南、廣東等國內各地多個市場,綠色有機無污染的食用菌產品,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
“下一步我們將從包裝精細化上下功夫,增加產品的附加值,打響我們村神風洞原生態食用菌品牌。”張松向筆者說起今后的打算。
近年來,思南縣在發展過程中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因地制宜發展黑木耳、羊肚菌、香菇等食用菌,食用菌產業規模從小到大、產業鏈條由短到長,小小食用菌已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農業特色產業,跑出產業高質量發展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