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雷公山腹地,綠樹青翠。
青山下蘊藏著兩大寶貝,一個是茶葉,一個是天麻。
雷山縣致力于打造 " 茶麻古道 ",推進鄉村產業振興。2020 年,雷山縣人民政府申報 " 雷山縣烏桿天麻省級種植標準化示范區 " 獲得批準建設。該示范區以天麻基地為載體,將技術研發與標準體系建設有機結合,打造了雷山烏桿天麻品牌,有效推進天麻產業高質量發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近年來,雷山縣立足山林生態資源優勢,積極踐行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的發展理念,緊扣 " 雷山烏桿天麻 " 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圍繞打造中國 " 道地烏桿天麻產地 " 目標,科學合理布局,盤活林下資源,大力發展林下天麻產業,全力推動了林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有效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為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助力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保障。
示范區項目建設以來,雷山縣將烏桿天麻標準化種植作為主導產業來抓,加大財政投入,實施標準化種植,示范帶動明顯,成效顯著,實現了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的良好效益。2020 年全縣天麻面積達 1.77 萬畝,全縣天麻產品年產量達 1100 噸以上,年綜合產值突破 0.8 億元。2021 年,全縣標準化天麻種植面積 2.88 萬畝,天麻鮮產 1586 噸,產值 1.2 億元,2022 年標準化天麻種植 2.9 萬畝。截止 7 月底,全縣天麻產量達到 1313 噸,產值 1.05 億元。示范帶動下,覆蓋全縣 8 個鄉鎮 54 個村,全縣注冊經營主體 15 家,種植大戶 150 多戶,從業人員 500 多人,產業輻射帶動全縣 4300 余戶,1.6 萬人實現了增收致富。
標準化支撐,產業提質增效
走進雷山縣大塘鎮萬畝天麻種植示范基地,山青葉綠,春意盎然,雷山縣方祥世章天麻開發公司的技術人員正在為村民講解種挖技術,大家在山林間翻土、采挖、選種、種麻,忙得熱火朝天。截至目前,全縣共建成天麻種植基地 29 個,全縣天麻產業規模也從 2018 年的 423 畝增加到如今的 2.88 萬畝。
建設烏桿天麻種植標準體系,是示范區建設的前提。因此,雷山縣把標準制定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將種植規程制定、實施和監管作為主線,貫穿示范區建設始終。聘請省農科院、州農科院、縣級專家,組建雷山烏桿天麻種植綜合標準體系編制組,按照有標貫標、無標制標、缺標補標的原則,執行國家、行業及相關標準,研究制定了《地理標志產品雷山烏桿天麻》、《地理標志產品雷山烏桿天麻種植規程》兩個州級地方標準,并于 2020 年 12 月在國家標準網上正式發布,2021 年 6 月 10 日實施。
目前。雷山烏桿天麻種植標準體系共引用標準 21 個,其中基礎標準 7 個,技術標準 4 個,質量及檢測標準 6 個,加工、采收和貯運標準 3 個,產品標準 1 個;從雷山烏桿天麻種植環境、菌種及菌材的管理培育、種麻選擇、生產技術準則、田間管理、病蟲害及其防治、烏桿天麻收獲與加工、產品質量要求、試驗方法及檢驗規則、等級評定、標識包裝銷售等方面規范雷山烏桿天麻種植加工銷售。根據黔東南州林下經濟標準制定工作安排部署,2022 年對《地理標志產品 雷山烏桿天麻林下種植技術規程》《地理標志產品 雷山烏桿天麻》兩項標準進行修訂發布,將更加有利于標準實施,更好打造特色品牌,促進雷山烏桿天麻產業高質量發展。
強化標準實施,延伸產業鏈。為發揮示范區示范引領作用,持續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標準宣貫活動。創新形式,兩年來將農業標準化工作列入鄉村農民技術學校的重要課程 , 先后邀請貴州省農業科學院、黔東南州農業科學院的相關專家教授講課 10 余場次,受訓 3000 多人次,發放培訓教材及技術資料 2000 多份,不斷加深廣大農戶對天麻種植標準和規程的了解。強化標準監督實施,加強對示范區從種植、到生產、加工全過程標準化管理進行監督,不斷完善標準體系,嚴格按標準規范種植生產;并以公司為龍頭,從基地到農戶、到加工企業、到市場,把標準貫穿始終,全力保證產品質量。
延伸產業發展,以天麻 " 藥食同源 " 試點為契機,加快雷山烏桿天麻 " 藥食同源 " 申報工作,2022 年 1 月,雷山縣供應鏈公司申報獲批為試點企業,并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目前,雷山縣供應鏈公司按照相關標準進行硬件設施的建設籌備,嚴格按照要求,把好產品質量關,落實安全生產,并有序推進天麻藥食同源系列產品研發打造,推進雷山烏桿天麻產業發展。
標準化引領,天麻產業做大做強
標準化引領,鞏固脫貧成效。自雷山烏桿天麻被列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后,通過不斷實施標準化體系種植和管理,在制種育種技術上實現了突破,擁有了自己天麻種源和 " 兩菌一種 " 繁育基地。雷山縣的天麻種植面積不斷增加,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天麻種植實現貧困山區農民實實在在地增收。龍頭企業示范帶頭,積極拓展銷路,擴寬產業鏈,從林間地頭到餐桌,以食藥同源養生美食館的方式融入社會大眾,有效的宣傳和推廣雷山烏桿天麻品牌。在后疫情時代,各大龍頭企業勇于擔當社會責任,用標準化種植管理方式不降返增種植面積,提供更多工作崗位,讓基地周邊的老百姓就近就業。
在烏桿天麻標準化示范項目實施引領下,覆蓋全縣 8 個鄉鎮 54 個村,全縣注冊經營主體 15 家,種植大戶 150 多戶,從業人員 500 多人,產業輻射帶動全縣 4300 余戶,1.6 萬人實現了增收致富,有效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效。
標準化引領,做大做強天麻產業。自 2019 年至今,天麻產業種植面積、產量、產值不斷提升,產業不斷壯大。2019 年,天麻種植面積為 0.71 萬畝,產量為 151.83 萬公斤,產值為 6376.86 萬元。2020 年全縣天麻面積達 1.77 萬畝,全縣天麻產品年產量達 1100 噸以上,年綜合產值突破 0.8 億元。2021 年,全縣標準化天麻種植面積 2.88 萬畝,天麻鮮產 1586 噸,產值 1.2 億元,2022 年計劃標準化天麻種植 2.9 萬畝,截止 7 月底產量達到 1313 噸,產值是 1.05 億元。
標準化引領,有效利用保護生態環境。示范區建設主要以杉木和厚樸等高大喬木為主的林地,是在林下實施種植,且天麻種植依托自然環境、氣候、土壤等,無需任何人為施肥,對主要樹種高大喬木起到撫育促進的作用。雷山縣積極探索了日照低,且荒廢 6 年以上的山地進行天麻種植,節約土地資源,使土地得到有效利用最大化。通過標準化的實施,不僅提高了天麻的產量和質量,還在一定程度的保護了天麻種植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