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1日,泌陽縣大地菌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趙全磊給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駐馬店綜合試驗站站長魏銀初轉發香菇“申香215”在韓國基地喜獲豐收的照片,該品種頭茬一個菌棒平均700克以上,這是泌陽縣香菇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
泌陽縣香菇生產歷史悠久,2021年產量達到40萬噸,占河南省香菇總產量的10%。長期的香菇生產,致使產業發展中出現品種退化、設施水平低、不符合綠色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等問題,為破解產業發展瓶頸,須以產業需求為導向,科技創新示范為引領,最終實現泌陽縣香菇產業轉型升級。
泌陽縣是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駐馬店綜合試驗站的食用菌示范縣,試驗站具有產業技術體系的成果、技術和人才優勢,綜合泌陽縣各種條件,適時引進示范高產優質品種、構建綠色高效生產技術體系、培育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提高食用菌生產效率,推動泌陽縣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
2019年,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駐馬店綜合試驗站在泌陽縣大地菌業有限公司建立示范基地。該公司是一家集科研與生產食用菌的企業,主要是香菇前期的料棒制作、滅菌和接種等工作,菇農負責后期的培養和出菇管理。近年來,大地菌業面臨“集中制棒”模式效率不高、產能不足、夏季高溫養菌“爛棒”等問題,亟需進行產業模式升級加以解決。
從傳統生產模式轉變為設施化生產,升級之路并非一帆風順。
為選用一個適合當地氣候條件的生產用種,駐馬店試驗站工作團隊首先引進了產業體系香菇品種改良崗位所屬單位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培育的“申香215”作為用種。“申香215”是廣適、高產、優質的新品種,菌齡為100-110天,發菌期間耐高溫,出菇期間的溫度適應性廣,為廣溫型品種,比較適合泌陽縣的氣候條件以及“設施制棒生態出菇”模式。
針對大地菌業的發菌庫房試驗站與香菇栽培崗位共同對發菌庫房的出風口布置達不到預想效果、環控發菌調控方式等問題,、網格架擺放方式、通風和制冷的調控模式采取了適當措施,并建立了調控流程。
“申香215”菌棒在大地菌業實現了“設施制棒生態出菇”模式的完整閉環,該模式既解放了前段的制棒、繁重的勞動和復雜的管理,又把收益較高、出菇技術和勞動密集的出菇環節回歸菇農,實現了“企業+農戶”相互配合、互惠互利的效益。其中生產的部分菌棒不斷出口韓國等國家和地區,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大地菌業的成功轉型為泌陽縣香菇產業發展提供了可行的典型,是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的崗站科技隊伍提供的模式引領和技術支撐的結果。可以自豪地說,“申香215”春栽層架出菇的模式是從駐馬店推向國內外的。本團隊將繼續搞好香菇的科研工作,為香菇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魏銀初站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