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時節,卓尼縣秋古村木耳種植示范基地的木耳進入了采摘和銷售高峰期,工人們正忙著采摘晾曬,并通過多種渠道銷往全國各地。
近日,在卓尼縣秋古村木耳種植示范基地內,工人師傅正在緊張有序的忙碌著,一輛大卡車停在倉庫前,工人們將打包好的木耳裝車,很快就把一輛大卡車裝得滿滿當當。這批30噸的木耳將被運往杭州,最終走進千家萬戶的餐桌上。
卓尼縣地處青藏高原東部,屬黃河主要支流洮河流域,自然地理區位獨特、森林景觀多彩、河流湖泊靈秀清雅,區域內自然生物具有多樣性、豐富性的特點,氣候、生物、自然環境的垂直性生態明顯。水流充足,流量穩定,水質清潔,日照充足,非常適宜于木耳培育生長環境溫度和濕度要求。再加之近年來打造“五無甘南”等一系列有力舉措保障,秀美的山川更是成為生產綠色食品的理想之地。卓尼木耳也因其朵大肉厚、營養豐富,深受市場青睞,產品供不應求。
現在正是我們卓尼木耳的采摘高峰期,我們全縣所有的木耳基地平均每天都有500多人在連續不斷地采摘。最近我們邀請了全國很多客商,來我們卓尼縣木耳基地實地考察洽談合作事宜,最終我們與杭州豐享菇業有限公司簽訂了150噸的銷售合同,有30多噸已經發往了杭州市場,我們卓尼木耳的品質,得到了全國市場的認可,目前市場上供不應求,明年我們準備擴大種植面積,也帶動更多的農戶來種植木耳,讓我們的卓尼木耳銷往全國各地。
今年來,隨著卓尼縣現代種植業“五個萬畝”培育行動的深入推進,木耳種植已經成為全縣特色種植的支柱產業之一,木耳種植基地也如雨后春筍般遍地開花。基地的建立,將促進形成卓尼縣木耳產業集約化、標準化、規模化生產模式,同時可以吸納附近的勞動力就近就業,為農民帶來穩定增收渠道。
我是秋古村的村民,在這兒打工一天能掙一百二十元,每天都來這里務工掙錢,想著跟技術員學好種植技術,學好了之后自己也要種植黑木耳。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秋古村木耳種植示范基地作為農牧民群眾技術咨詢和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平臺,通過理論授課和現場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對全縣基層技術人員、合作社理事長、種植戶等人員開展種植管理技能培訓,讓種植戶掌握更多實用技能,轉變觀念,開拓眼界,打造一批黑木耳產業鄉土人才,帶動更多農民在黑木耳產業中增收,讓木耳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動能。
我們基地采取一邊工作,一邊學習的方式,對前來學習的學員,進行現場指導教學黑木耳種植技術,讓他們在實踐中,掌握相關技術和知識,目前來看,前來學習、務工的學員,學習積極性都很高,對下一步自己種植黑木耳充滿信心,我們也將傾囊相授,把我們的技術分享給他們,為擴大全縣黑木耳種植,延長產業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歷史的年輪印證著卓尼的變遷,見證了卓尼的發展。一座座溫室大棚星羅棋布,猶如萬頃碧波上的白帆,為卓尼產業發展揚帆助力。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態富裕的鄉村振興美麗畫卷已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