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精品资源,国产美女一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態 » 產業動態 » 正文

    小蘑菇撐開致富傘 “鄒城蘑菇”叫響大市場


    【發布日期】:2022-08-02  【來源】:新華網
    【核心提示】: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人類最佳飲食結構的建議是“一葷一素一菇”,這里面的“菇”指的就是食用菌。在山東,就有一個全國食用菌十大生產基地——鄒城市。

    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人類最佳飲食結構的建議是“一葷一素一菇”,這里面的“菇”指的就是食用菌。在山東,就有一個全國食用菌十大生產基地——鄒城市。

    那么,地處山東魯南地區的鄒城,是如何結緣食用菌行業?又是如何叫響“鄒城蘑菇”品牌的? 

    敢為天下鮮 “鄒城蘑菇”異軍突起

    據中國食用菌協會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食用菌產量從1978年的5.7萬噸增長至2020年的4043萬噸,食用菌歷經40多年的發展,夯實了種植業中繼糧食、蔬菜、水果和糖料之后第五大農作物的地位。

    上世紀90年代起,鄒城市食用菌產業從自發、分散、小規模的家庭副業生產方式做起,學技術、搞研究,菇房歷經五代蝶變,實現了由農戶分散生產向集約化經營、由季節性生產向周年化生產的轉變。栽培模式也由大拱棚垛式或竹木層架種植為主,演變為高產高效立體栽培及工廠化生產。打造了以大束鎮為核心,太平鎮、田黃鎮、香城鎮、石墻鎮等多點示范的食用菌產業體系。

    7月22日,記者走進鄒城市大束鎮食用菌產業園,眼見生產廠房鱗次櫛比、生態公園風光綺麗,完備的產業體系和龐大的產業規模,使特色農業實現了工廠化運作。

    “由于煤炭資源豐富,鄒城太平鎮存有大量的采煤塌陷區。”在蘑菇科創園內,鄒城市食藥用菌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李洪忠向記者介紹:“綜合整治大部分是以下面埋藏矸子石、上面附土的方式,這種方式進行整治的土地不利于農作物的生長,玉米、小麥在上面長得很矮,所以沒有收成。在這種基礎上引進了食用菌,在塌陷地上進行建棚,恰好可以發展食用菌產業。”有著“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特性的食用菌,較好地解決了塌陷區綜合治理這一大難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農業大學教授李玉一直關注鄒城食用菌的發展,他表示,鄒城食用菌產業的發展代表了中國食用菌由小到大、由大做強的發展歷程,不僅發展了大型產業園,而且蘑菇小鎮的建設、儒家思想文化的融入,都是走在了食用菌發展的正確道路上。

    鄒城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張弘說:“鄒城市通過政策引導扶持、品牌文化融合再造、公關活動擴大影響、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等舉措,全面優化區域資源配置,推動鄒城食用菌全產業鏈升級,不斷提升‘鄒城蘑菇’品牌競爭力,開啟了品牌建設新局面。”

    截至2021年底,鄒城市食用菌種植總面積達2460萬平方米,品種涉及金針菇、雙孢菇、杏鮑菇等20多個,其中金針菇產量約占全國工廠化產量14%;優質菌菇大多發往上海、北京等華東華北城市,其中5家企業入選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鄒城蘑菇”成功入選國家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品牌價值評估達到17.14億元。

    做強智慧農業 小蘑菇有大“錢途”

    “右手方是我們的養菌室、搔菌車間,左手方是育菇房,由搔菌車間進入育菇車間全部通過地下的傳輸帶,在采摘以后,所有的菌瓶又通過高架廊橋進入了挖瓶車間,我們形象地稱之為‘坐地鐵’‘走高架’,改變了原有的車拉肩扛的輸送模式。”記者來到鄒城市大束鎮食用菌產業園內的山東友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廠區,生產部副廠長葛強介紹說。

    來到育菇車間菇房內,淡藍色的微光和恒定的冷氣撲面而來,使人神清氣爽。葛強介紹,廠區3個育菇車間都是中央智能化控制。據了解,該廠區機械化程度達80%,貨物運輸、上架碼垛等環節,僅需員工操作機械設備即可完成作業,裝瓶車間的裝瓶、打孔、封蓋等各環節已全部實現自動化。

    以自動機械替代人工,用智慧科技賦能生產。鄒城市食用菌產業不僅致力于延長完善產業鏈條,同時在生產流程上也堅持革新,在產品銷售上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不斷動態調整改進。

    通過一系列的項目引領、政策扶持,鄒城為食用菌產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吸引了眾多食用菌企業來鄒城投資建廠,先后培育友和、常生源、福禾、利馬、恒信、世紀智慧等20多家規模大、檔次高、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工廠化生產經營主體,工廠化食用菌產業集群發展走在了全國前列。

    鄒城市委書記遠義彬表示,作為全國食用菌十大主產基地之一,鄒城市將抓牢省級數字化現代農業產業園、省農高區及國家級鄒城市食用菌標準化區域服務與推廣平臺建設重大機遇,重點推進全國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整縣推進試點縣項目、山東省高效農業綠色高質高效發展項目、數字化示范生產基地項目建設及全國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項目,以項目匯聚產業高端人才、點燃創新驅動引擎,打造食用菌產業“鄒城芯片”。

    產業惠農增收 撐開鄉村振興“致富傘”

    “我們村目前有26戶參于香菇種植,每年有兩季收成,每季能收4茬,每季每棚收入1萬多元。”大束鎮南葛村黨支部書記張向德告訴記者。借助園區發展紅利,該村帶領村民走上了共同致富的發展快車道。

    鄒城市食用菌產業園北側的大束鎮香菇種植示范基地項目,是探索黨建引領群眾致富的鮮活樣板。由南葛村黨支部領辦成立了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建立起了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發展共同體。目前,該香菇基地占地66畝,共建有大棚59個,是集香菇種植、生產加工、冷藏儲存為一體的標準化示范基地,可實現年產香菇1000噸,年產值1000余萬元,實現了企業、村集體和群眾三方共贏。

    有了優勢條件做背書,大束鎮食用菌產業園一期已建成運營友泓生物、蘑菇科創園、香菇種植示范基地。其中友泓、友碩、恒信3家大型食用菌工廠化企業,可日產金針菇400噸以上,吸納就業1200余人。

    侯家洼村的38歲村民郭和煥,來友泓生物工作兩年多了。“除去五險一金,一個月可以拿到4000多呢,中午管飯,兩葷一素,伙食挺好,五點就下班,俺們村有10多個人都來了!” 郭和煥臉上掛著笑容,向記者談起來到園區上班的情況。

    “鄒城市食用菌產業在發展壯大的同時著力將群眾引向實現共同富裕的快速路上,通過村級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成立勞務公司等等不同的形式,把留守的農民群眾組織起來,參與到產業發展中來,參與到食用菌產業鏈中來。”鄒城市食藥用菌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李洪忠介紹說。

    在鄒城,對于不適合工廠規模化生產的菌種,仍然會有大棚種植的模式。山東常生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常猛介紹了他們的“1+1+4”的模式, “1”就是當地低收入家庭,再一個“1”就是公司員工他有一定的技術基礎,“4”就是我們當地的老百姓,這樣 6 戶、6個棚組成一個互助組,一個棚的活大家干,大家的活共同干。現在每個大棚純盈利達到 8 萬元,將公司和農戶效益最大化。

    據了解,鄒城市食用菌產業帶動了全市9萬余人就業,其中農民6.9萬人,從事食用菌產業的農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萬元,探索出了特色產業助推鄉村振興的鄒城新路徑。


     
     
    [ 動態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動態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溪市| 伊金霍洛旗| 兴山县| 固始县| 阳泉市| 唐河县| 淅川县| 阳春市| 晋江市| 祥云县| 仙桃市| 哈巴河县| 丽江市| 菏泽市| 临潭县| 襄城县| 盐池县| 阿巴嘎旗| 习水县| 肇源县| 来宾市| 遂宁市| 鸡西市| 龙海市| 揭阳市| 长武县| 腾冲县| 克拉玛依市| 西乌珠穆沁旗| 宁陵县| 龙南县| 当涂县| 交城县| 宜宾县| 桂阳县| 南昌县| 延长县| 云南省| 麟游县| 将乐县| 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