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長順縣國有林場仿野生林下靈芝種植基地里,工人們正忙著對處于生長期的靈芝進行管護。
“從目前這個靈芝的生長情況來看,整體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貴州省派駐長順縣科技特派員貴州大學林學院教授祝小可正在基地向管護工人講解除枝等一些管護技。
為確保靈芝長勢良好,長順縣林業局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搭建高校技術支撐平臺,采取了“高校+龍頭企業+基地+林農”的經營模式, 有效保障了靈芝生長過程中的技術的指導與監管。
靈芝基地的建設促進了林業產業結構調整,有效增加閑置馬尾松林資源的收入,可以帶動周邊農民參與種植、管護和采收等工作,獲取穩定長期的收益,從而實現本地勞動力就近務工,增加收入有效解決當地農村勞動力門前就業,帶動農民增收。目前該基地已帶動周邊30余人務工,可年均增收10000元以上,隨著基地的種植規模不斷地擴大,帶動人數將不斷增加。
“自此這里搞開發做靈芝,我們就一直都在做,從那個做菌棒管護到后頭來摘靈芝都在做,還學到好多技術,比在家里面種莊稼好,又得工資,還能照管家頭。”管護工人馬明英說。
林下生“金”,長順縣利用森林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積極探索發展林下經濟新業態,在林下養殖、林下種植等林下產業,實現農林資源優勢互補,獲得生態保護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據悉,截至2021年底,長順縣森林覆蓋率達64.43%,其中已累計種植各類特色經濟林29.57萬畝,建設示范基地4000畝,帶動林區2.9萬人參與務工,年均增收6000元以上,助農增收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