菇海少嬌羞,居然詡繡球。高擎枝百數,錯落瓣千稠。這種食用菌長得像銀耳,又像繡球花,名為繡球菌,由于人工栽培技術還不夠成熟,價格比較昂貴,國內能夠實現規模生產的基地屈指可數,但在江蘇南京高淳已經有了一個建成了6年并產生效益的生產基地。
繡球菌是一種食、藥用真菌,因其肉質脆嫩、口感佳,也有人稱它為“萬菇之王”。正是看中了繡球菌的市場前景,東壩鎮沛橋村在發展原有草棚蘑菇種植的基礎上新建智能化蘑菇生產廠房,并于2016年引進南京閩繡菌業科技研發有限公司入駐。
東壩街道沛橋村蘑菇產業園里連片設施建筑頗具規模。走進繡球菌基地,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座現代化廠房。南京閩繡菌業科技研發有限公司入駐后注重科技引領,采用大數據集成自動調控技術生產繡球菌,實施工廠化生產。公司現有現代化種植廠房面積26000平方米,年產能達10800噸。內設原材料倉庫、打包間、菌種實驗室、深加工實驗室、百級凈化無菌車間、培養室、出菇房、烘干車間、鮮菇包裝車間、QS包裝車間、產品冷藏庫等。
記者看到,菇房內有數名員工正將成熟的繡球菌采摘下來。在打包車間內,工人們將新鮮采摘下來的繡球菇進行打包,準備銷往全國各地。近期,產業園內工廠化栽培的珍稀食用菌品種繡球菌又進入采收期,員工們正忙著采摘、包裝、銷售等工作,一派忙碌景象。
據了解,繡球菌十分“嬌氣”,光、溫、氣、水等條件不能有一絲馬虎。經過幾年的發展,公司在原有基礎上又擴建了新的廠房,培養室和出菇房均安裝了燈光、霧化、制冷、通風自動調節系統,實現了菌菇房溫光水氣的精準控制。通過全自動電腦控制系統調節,模擬繡球菌的自然生長環境,進行工廠化生產,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益。
繡球菌的所有控制基本都靠“數字面板”,溫度制冷機控制在23攝氏度左右,濕度需要達到95%左右。公司技術顧問林燕說:“這種菌菇的光照時長需求也比較大,每天需要十小時以上。所以我們安裝了燈帶,燈帶每天啟動12小時以上?!笨偨浝黻愄m平表示,目前繡球菌的鮮品主要銷往北京、上海、廣州、鄭州。繡球菌用于煲湯、涮火鍋、涼拌,雖長得像銀耳,但兩者之間口感有很大區別。近期,工廠還在進一步做研發和深加工。
同時,為了更好地反哺鄉村,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公司招聘的人員主要以周邊村家庭主婦為主,平均年齡在50歲左右,吸收村民固定就業崗位達50多人,靈活就業崗位20多人。企業員工趙國琴介紹:“好多村民都來這里上班。每個月能拿到4500-5000元,多勞多得。離家也近,很方便?!?/p>
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東壩街道沛橋村用工業化理念發展農業、用先進科學技術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方式拓展農業、努力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大力發展具有現代農業特征的食用菌標準化、工廠化、智能化、產業化生產模式,助力農業升級、農村發展、農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