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在希望的田野上——鄉村振興看西部”網絡主題活動走進重慶涪陵區大順鎮,一同探訪涪陵鄉村的多姿多彩。
走進大順鎮天同仙草苑種植基地,一朵朵褐色的靈芝像撐開的小傘鋪開在地面,生機勃勃,長勢喜人。林下噴灌系統噴灑的水霧分子讓現場看起來一片煙霧繚繞,陽光透過樹蔭灑下,一朵朵靈芝在“吃飽喝足”后,似乎發著光。
靈芝種植地
“我們建設的林下噴灌系統具備水肥一體化的功能,可以滿足中藥材的水分和養分需求,特別是在每年的夏天和干旱的年份,對林下中藥材的生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大順鎮天同仙草苑種植基地負責人介紹,傳統種植方式利用效率較低,噴灌系統通過管網輸送養分,根據中藥材生長規律“按需供給”,實現增質又增產。
種植是這里的第一產業,但還遠遠不止。近年來,涪陵區大順鎮堅持綠色引領,結合轄區生態、紅色資源優勢稟賦,踐行“科創+”“綠色+”發展路子,圍繞全區“2+X”主導產業布局,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創新產業發展模式,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黃精茶,入口即能感受到一股獨特的清香,帶著微甜。而黃精干,入口回甜,非常有嚼勁。”
在產品展示區,貨架上滿是包裝精致的各類靈芝、黃精產品。大順鎮天同仙草苑主要通過種植中藥材,帶動當地農民致富,而林下新經濟的代表作品,正是這里的“特色”。
采集靈芝孢子粉
據負責人介紹,園區充分利用中藥材黃精喜陰的生長特點,大力發展林下種植,經濟效益明顯,天同仙草苑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逐步打通了一二三產業,林下經濟不占用基本農田,猶如一片“綠色金礦”的富礦區。
“天同農業到涪陵后,我就從打散工變成了固定工。原來年收入才1萬多,現在一年至少有6萬元收入,每個月按時發工資。”今年48歲的夏興芳在這里擔任“大廚”近一年了,提起這份工作,她十分滿意。從四處打零工到家門口找到固定工作,她不僅收入穩定了,還能照顧好家里的老人和小孩。
像夏興芳這樣務工的百姓,在全鎮還有很多。而依托中藥材產業,大順正在煥發新的生機。
據介紹,大順鎮目前種植中藥材達6.1萬畝,其中道地中藥材3萬余畝,主要品種以金蕎麥、前胡、紫蘇為主;名特中藥材主要以多花黃精、靈芝、仙茅、淫羊藿、三七、陽荷、無花果、刺梨,石斛等名貴中藥材等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