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貴州省獨山縣上司鎮學莊村的一片荒山上不時傳來劈柴聲,空地上堆滿的原木旁,幾名群眾正用斧子將新鮮的馬尾松樹干去皮,然后重新碼放。
“我們已經完成這一片3000余畝的荒坡流轉,工人正在準備今年茯苓種植的基料,再過不久,這里將變成金山銀山?!蓖C;纳剑F州綠品源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李世海自信滿滿。這份底氣,背后是去年該公司在上司鎮種植的500余畝茯苓收獲良好效益,并逐漸探索形成治種、栽培、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發展模式。
2021年,該公司在當地政府招引下,落戶上司鎮,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組織方式,因地制宜發展茯苓種植500余畝,產值900余萬元。種植基地土地流轉覆蓋當地農戶98戶424人,其中脫貧戶38戶140人,利益聯結分紅覆蓋192戶829人。
項目還通過“基地+工廠”雙重就業,有效帶動周邊200余人務工增收,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這批茯苓長得好,這一個得有10來斤喲。”在該公司位于上司鎮創業園中的茯苓加工廠,寬敞的車間里,務工群眾一邊忙碌,一邊討論收成。
只見工人手法嫻熟,一邊旋轉一邊下刀去皮,灰褐色的茯苓露出雪白的模樣,隨即送往機器切成拇指大小的茯苓丁……不遠處的烘干房里,茯苓的香氣撲鼻而來。
“車間去年11月份開始投產,我們在加緊趕制訂單的同時,同步進行育種,每天的用工量在30人以上?!崩钍篮Uf,茯苓用途廣,既是中藥材,也可以做成菜品,市場前景比較好。除了加工自己基地種出的茯苓,該公司還到三都、云南等周邊地區收購茯苓進行加工,以滿足市場需求。
“前段時間,我們公司的黨支部正式成立,鎮里還來宣讀批復并指導支委選舉,這給我們發展茯苓產業增添了活力,增強了信心?!敝钢鴫ι稀包h建引領 產業振興”的鮮紅大字,李世海說,他們在持續深耕茯苓產業的同時,積極籌備成立黨支部,探索“黨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組織方式。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第一批茯苓育種10萬棒,為2022年茯苓種植面積擴大到4500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李世海說,他們將積極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規范企業運營,強化技術指導,完善各環節利益聯結機制,通過黨建引領,推動茯苓產業在獨山發展壯大,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