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紹柏教授作報告
會議現場
12月12日下午,2021第七屆全國天麻會議暨中國(丹鳳)天麻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主旨報告在丹鳳縣召開,三峽旅游職業技術學院王紹柏教授向與會代表作了題為"天麻雜交育實踐與兩菌配方思考和建議"的報告。
報告中,王紹柏教授主要介紹了報告了鄂天麻1、2號品種選育的技術路線,并詳細介紹了,觀測、認識烏天麻、 紅天麻不同的生長發育的生物學特性,用人工方法調控它們生長發育的階段進程,使之花期相遇而進行雜交;利用立體海拔氣候建品種園、雜交試驗區、良種場。科學的解決了既快速節省,又優質高產在低海拔進行有性雜交育種,高海拔建立優質種麻和商品麻基地;將三種雜交優勢(a.地理遠緣雜交——云南烏天麻×宜昌紅天麻;b.不同天麻變型雜交——烏天麻×紅天麻;c.純化自交系雜交——云南烏天麻F4代自交×宜昌紅F3自交)聚合為一體雜交,進行人工定向育種,培育出藥用主成份天麻素含量高、產量、形態質量上乘的商品麻等相關問題。
“在烏、紅天麻生長發育的生物學特性觀測方面,測算和確定它們的階段性生物學積溫和世代總積溫,箭麻萌動的生物學起點溫度。”王紹柏教授表示,建立調控烏、紅天麻花期相遇的回歸方程,為準確有效的調控天麻花期相遇提供理論依據和最優技術方法,具有理論參考價值。
在提及雜交育種注意事項時,王紹柏教授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了詳細介紹。他表示,首先要充分利用資源,近些年來很多從事紅烏天麻雜交育種的人,把烏天麻只當作父本用,即把花粉只授到紅天麻的柱頭上了,隨即把整個花朵或莖桿扔了,這樣做很不合算,不僅浪費了資源,雜交種植的經濟效益也有所降底。我們曾把烏紅雜交天麻種植到海拔450米的地方,表現還不錯;其次親本要純化,即自交二三代,這樣才能把兩個形態特征有別,生理特性差異顯著的物種組合起來,后代才能充分顯現雜交優勢;最后要注意千萬不要混雜,即雜交后代不要再用來繁殖種子。
報告最后,王紹柏教授介紹了蜜環菌、萌發菌的常用配方及作用,詳細介紹了各種不同配方的配比方案、應用情況、菌絲體生長狀況、用途以及侵染菌材能力。“不同的配方效果不同,適用的情況也不同,大家也要因地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王紹柏表示。
2021第七屆全國天麻會議暨中國(丹鳳)天麻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由中國菌物學會、易菇網主辦,中共丹鳳縣委、丹鳳縣人民政府、中國菌物學會菌物產業分會、中國菌物學會天麻產業分會承辦。除了主旨報告外,同期還舉行了中國(丹鳳)天麻產業發展高峰論壇、藥食同源新時代的機遇與挑戰圓桌論壇、天麻美食烹飪大賽、并召開了中國菌物學會天麻產業分會工作會議,參會代表還前往良種天麻產業園參觀交流。全國天麻會議是天麻業界的一次盛會,在丹鳳的成功舉辦,不但為全國天麻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也必將推進丹鳳天麻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丹鳳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全國天麻會議自2012年舉辦首屆以來,相繼在湖北宜昌、北京昌平、貴州德江、貴州大方、云南彝良、陜西寧強共舉辦六屆,引導了全國天麻產業的發展和提升,已成為我國天麻行業公認的唯一的專業交流展示平臺。本次會議由于疫情原因而延期,為會議的前期組織籌備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但本次會議仍然會聚了全國天麻產業界的眾多科研學者、企業家、種植大戶以及行業精英,實屬不易,本次大會各位代表圍繞行業熱點、難點、焦點問題,積極研討,共商產業發展大計,為產業發展謀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