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昆明7月28日電(記者關桂峰)眼下,在云南大大小小的農貿市場、飯店餐館,營養豐富且味美的野生菌往往是不可或缺的菜品。借助良好的自然環境,云南近年來大力發展食用野生菌產業,小小的菌子如今已帶動大量農民致富。
云南多個市州都將發展食用菌產業作為推動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渠道。玉溪市易門縣正在縣城建立一個集會展、交易于一體的食用菌專用交易市場,在野生食用菌主產鄉鎮建立季節性小型交易市場5個,力爭年平均交易量突破5000噸,交易額突破1億元,并探索建立野生食用菌生態保護區,采用野生食用菌采摘區域承包的形式,推進資源合理開發和保護。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去年全縣野生食用菌交易量達6466噸,主產區16.32萬農民人均野生菌收入達1050元。
記者近日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關市的農貿市場看到,來自周邊鄉鎮的幾位農民中午一過就賣光了幾筐食用野生菌。一位來買野生菌的婦女說,這些天正是吃菌子的好時候,野生菌炒菜、做湯味道都很鮮美,價錢也不貴。
隨著技術進步,除了傳統的室內種植外,室外種植、空地搭棚種植、林下地塊種植等普遍推廣,進一步拓展了人工食用菌的種植空間和種植規模。近年來,云南一批食用菌生產、加工、外銷的龍頭企業脫穎而出,產品遠銷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
記者從云南省政府生物資源開發創新辦公室了解到,近期云南食用野生菌產業化的重點是促進松茸、羊肚菌、紅菇、干巴菌、雞樅、牛肝菌等特色野生食用菌原生繁殖基地建設,引進國內外市場行情較好的人工栽培食用菌品種,完善食用菌生產、貯藏、保鮮、加工、包裝等各個環節,推進食用菌標準化體系建設。
云南野生食用菌達600多種,年產量約為50萬噸,食用菌產業已成為云南出口創匯的大宗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