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上海豐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建國家級種業創新基地項目開工儀式在上海舉行。整個項目總投資約5000萬元,占地面積約5000平米,預計于2022年6月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據了解,該項目是在上海市農委農村委支持的上海市都市現代農業項目的基礎上進行的。
上海市農科院黨委書記、院長蔡友銘、上海市農科院成果轉化處處長周昌艷、上海市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總支書記、副所長鮑大鵬出席開工儀式并發表致辭與講話,上海豐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文宏主持開工儀式。
上海市農科院黨委書記、院長蔡友銘在致辭中表示在食用菌的發展歷程里,除了現代化的管理體系和高效的工廠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之外,必須要擁有種源核心競爭力,要真正解決種業卡脖子技術。這次致力于創建國家級種業創新基地是豐科再次打造種業制高點的重要舉措,對于中國食用菌產業發展,對于豐科未來布局都具有非凡意義。目前豐科正處于轉型發展階段,需要更深層次地研究市場、研究消費者,研究新需求,研究新營銷,在未來打造一個客戶型企業,引導消費,創造新的奇跡。
上海市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總支書記、副所長鮑大鵬在講話中與大家一起回顧了豐科的成長歷程,20年前,豐科公司和上海農科院合作,在潘迎捷、馮志勇、譚琦、陳明杰及留日食用菌專家曹暉五位博士的牽頭下引進了真姬菇珍稀品種和栽培技術,并在20年的不斷創新發展與研究中,建成了我國第一家真姬菇高水平工廠化栽培企業,并創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真姬菇新品種。最近豐科在種源侵權事件中成功勝訴,作為我國微生物領域的第一案,在我國食用菌菌種知識產權保護發展過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隨后,上海農科院各級領導和張文宏還共同為上海市農科院“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專家工作站”揭牌。
據了解,豐科公司將以此創新基地為基礎打造種質資源評價、良種選育、大數據分析、良種制造和科普教育五大平臺。
種質資源評價平臺將建設液氮菌種保藏、-80℃超低溫微生物菌種保藏、4℃低溫菌種保藏全溫區種質資源庫,建成木腐菌領域保藏資源最豐富的種質資源庫。
良種選育平臺將建設高潔凈度,滿足商業化育種需求的微生物育種實驗室、分子育種實驗室,借助股東方上海市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在食用菌育種上的強大科研實力,形成品種的表型和基因型雙重鑒定技術能力,通過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提高食用菌新品種選育的效率和質量,選育滿足工廠化商業運營需求的優質品種,引領中國食用菌商業化育種產業發展,為未來成立豐科菌種公司提供技術支撐。
大數據分析平臺將建設表現組自動數據采集、遠程控制的智能化高精度調控的培養室和栽培室,深入探究環境中溫、光、濕、氣、風等重要因素對食用菌生長、發育、代謝產生的影響,實現優良品種和最適配的環境工藝參數的完美組合,助力產品品質和質量提升。
良種制造平臺將深入研究種源的種性特點,完善種源和菌種生產制造工藝,從培養基配方、菌種活性鑒定、保種方法改良、菌種品質提升等維度開展系統性研究,進一步完善菌種質量評價的感官標準、生理標準和遺傳標準,提升保障菌種質量的核心能力。
科普教育平臺將展示豐科公司現代化智能制造的實時工作場景,通過多媒體大廳、全息投影技術、手工DIY工作區、路演科普區的設置,講好豐科公司發展的系列故事,包括食用菌物種故事、食用菌產業故事、豐科品種故事、豐科發展故事、鮮菇道品牌故事、菌菇美食故事等,宣傳菌菇文化,引導菌菇消費,致力于全民菌菇科普教育。
負責人表示,未來在科學管理體系加持和上海農科院技術助力下,豐科食用菌產業將進入輝煌發展時期,同時將實現“中國菌菇”打造成國際級品牌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