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杭州7月21日訊 “吳老師,為啥一樣的香菇品種,他家的長得好,我家的卻不行?”“聽說國外都是用空調在大棚里調溫,能給我們講講嗎?”……今天,磐安縣職業技術學校的教室里,擠滿了一大早就從十里八鄉趕來的菇農,他們爭著向省里來的食用菌專家請教栽培技術。
課堂上,專家采用一問一答的形式,按農民的需求解答問題。大盤鎮的種菇大戶孔萬明一邊把專家說的要點記下來,一邊把手舉得老高。“沒法子,要問的實在太多了,除了我自己的,朋友也托我帶來了不少問題。”
食用菌產業是磐安縣農村經濟的一大支柱,當地農民靠著種植食用菌脫貧致富。“我們種菇還多依靠‘老把式’,如今新品種、新技術越來越多,也不知如何挑選合適的品種。”雙峰鄉的羊永清家里今年種了 1萬袋高溫菇,盡管有20多年的種菇經驗,可每逢夏季,菌種容易爛的問題仍讓他頭痛不已,“這樣的機會太難得了,剛才專家很詳細地講解科學種植工序,還介紹了新品種,這些都是以前不知道的。”
據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有關負責人介紹,近日,該廳開展“送培訓咨詢下鄉”活動,組織相關專家到磐安、慶元等我省欠發達地區,解決影響當地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共舉行18場講座,現場培訓近千名農民。今后將繼續舉辦茶葉、食用菌、筍竹、中藥材等方面的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培養一批致富帶頭人、科技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