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貴州省食用菌產業發展現場推進會上獲悉,今年以來,畢節市按照“1234”總體思路和“擴總量、提質量、聚能量”的工作要求,盯緊目標,把握關鍵,找準重點,圍繞做特做精紅托竹蓀、冬蓀、羊肚菌等特色食用菌,做優做強香菇、木耳、金針菇等優勢大宗食用菌,全面推動全市食用菌產業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發展。截至目前,畢節共發展食用菌 9.67 萬畝、產量 20.50 萬噸、產值 21.73 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24.69%、58.55%、45.47%。
畢節主要從深化認識抓部署、因地制宜謀布局、多措并舉育主體、加大投入強保障、建好基地夯基礎、健全機制提質效六方面,全面推動食用菌產業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發展。
第一,深化認識抓部署。畢節及時研究貫徹全省食用菌產業發展電視電話會議精神,把食用菌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點產業,立足地理條件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細化制定了《畢節市 2021 年食用菌產業發展推進方案》,將全年12萬畝(億棒)的種植任務進行分解落實,明確了具體發展目標。
第二,因地制宜謀布局。按照《貴州省 2021 年食用菌產業 發展推進方案》等文件要求,進一步優化全市食用菌產業發展布局,2021 年畢節重點發展紅托竹蓀、冬蓀、香菇、海鮮菇、金 針菇、羊肚菌、黑木耳,并注重相對集中連片發展。目前,已基本形成“三帶一區”的產業新布局,形成了以織金、納雍為核心的紅托竹蓀產業帶,以大方、百里杜鵑為核心的冬蓀產業帶,以威寧、赫章、七星關、大方、黔西為核心的夏季菌菇產業帶,以大方、威寧為核心的工廠化生產集聚區。
第三,多措并舉育主體。
抓好本土企業培育。以項目建設為抓手,整合各種資源,支持現有食用菌企業迅速擴大規模。 培育了高原藍夢、王氏竹蓀、烏蒙騰菌業等 7 家省級龍頭企業, 金蟾大山、貴州織源生物、織金美味鮮、貴州金蓀、畢節市農投 公司等 36 家有發展前景龍頭企業。
抓好招商引資。按照全 省產業大招商的總體要求,積極做好食用菌產業“兩庫、兩圖、 兩池”的編制,謀劃包裝一批食用菌深加工項目,先后到廣州、 上海、北京、成都等省市開展招商工作。截至目前,已與上海大 山合集團、中基恒光控股集團、北京中菌菌業等 33 家食用菌企 業達成合作協議,投資總額 22.72 億元、到位資金 11.82 億元, 為畢節食用菌產業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抓好品牌打造。以“黔 菌”公共品牌為統領,培育了“織金竹蓀”“高原藍夢”“烏蒙騰 菌業”“雪榕金針菇”“金蟾大山”“覓山珍”等 15 個食用菌品牌。 其中,“織金竹蓀”獲中歐地理標志互認,品牌價值評估達 8.41 億元;“高原藍夢”多次獲金獎,品牌價值評估 7000 多萬元;“覓 山珍”品牌價值 15109 萬元。
第四,加大投入強保障。以“產業基金”“產業集群”等政 策為抓手,積極組織各縣區做好項目謀劃和項目申報。一方面,在省食用菌專班的支持下,畢節織金縣和納雍縣獲得省山地食用菌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項目立項,爭取到中央財政資金 1450 萬元投入食用菌產業發展。另一方面,按照省農業農村現代化發 展基金項目申報要求,市食用菌專班積極指導各縣區在基金項目 謀劃上下功夫,全市已編制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基金儲備推薦項 目 30 個,第一批已推薦黔西市食用菌全產業鏈融合發展項目等4個項目報省基金辦參加遴選。
第五,建好基地夯基礎。按照“強龍頭、建基地、帶農戶”思路,項目建設向基地傾斜,推動現有食用菌企業把生產基地建大建強建好,實施技術創新,提高基地建設標準和質量。2021 年畢節新建的 20 個重點項目,已全部啟動并逐步投入生產,建成納雍化作、織金三塘、威寧觀風海等一批高標準、規模化的食用菌生產基地。截至目前,全市建成規模化基地7.03萬畝,其中林下食用菌基地3.6萬畝。
第六,健全機制提質效。畢節緊緊抓牢生產端和市場端兩個關鍵環節,健全利益鏈接和產銷鏈接機制,全力推動畢節食用菌產業效益最大化。
優化利益聯接。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 基地+農戶”等組織方式,帶動當農戶通過務工、土地流轉、入股分紅、包棚生產、自行建棚生產等多渠道穩定獲得收益,激發 群眾參與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直接帶動農戶 2.68 萬人。
優化產銷銜接。實施“中央廚房”“凈菜配送”等工程,完善營銷體系,持續深化食用菌進市場、進學校、進超市、進醫院、進 機關、進企業,提高省內市場占有率;搶抓雪榕集團、金蟾公司、 高原夢、山源食用菌等公司獲得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 認證的機遇和東西部扶貧協作資源,持續推動食用菌進粵、進京、進川渝等,擴大省外銷售規模;同時,大力推進食用菌電子商務,培育線上品牌,打造食用菌網紅產品,拓寬線上銷售。截至目前,全市食用菌銷售 15.33 萬噸,其中省內銷售 9.2 萬噸、省外銷售6.13 萬噸。
下步工作中,將全力推進畢節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
強化統籌安排。緊盯重點目標補短板、強弱項,充分利用畢節適 宜發展食用菌林地、冬閑田等重要資源,科學謀劃好冬菇生產種 植,確保高質量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強化資金保障。做好“產業基金”“黔菌貸”等政策宣傳和指導,謀劃好一批重點項目,積極申報“產業基金”“黔菌貸”,為食用菌產業發展提供重要資金保障。
強化產業鏈培育。按照全省產業大招商的總體要求,在前期項目謀劃、“兩庫、兩圖、兩池”編制等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抓實招商引資工作,積極與企業對接交流,力爭引進一批食用菌精深加工企業,推動畢節食用菌產業制種、種植、加工全產業鏈發展。
強化品牌打造。加快融入“黔菌”品牌,加大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兩品一標”認證力度,圍繞紅托竹蓀、冬蓀、羊肚菌、香菇、金針菇等優勢特色品種,加快制定產品標準,加大推進食用菌基地申報“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備案登記,提升畢節生態食用菌品牌形象。
強化機制創新。健全組織方式,進一步優化利益聯接和產銷銜接,充分發揮畢節食用菌品牌、品質優勢,實現利益最大化,全力推動畢節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為鞏固脫貧攻堅有效銜接鄉村振興貢獻更大力量。
畢節主要從深化認識抓部署、因地制宜謀布局、多措并舉育主體、加大投入強保障、建好基地夯基礎、健全機制提質效六方面,全面推動食用菌產業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發展。
第一,深化認識抓部署。畢節及時研究貫徹全省食用菌產業發展電視電話會議精神,把食用菌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點產業,立足地理條件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細化制定了《畢節市 2021 年食用菌產業發展推進方案》,將全年12萬畝(億棒)的種植任務進行分解落實,明確了具體發展目標。
第二,因地制宜謀布局。按照《貴州省 2021 年食用菌產業 發展推進方案》等文件要求,進一步優化全市食用菌產業發展布局,2021 年畢節重點發展紅托竹蓀、冬蓀、香菇、海鮮菇、金 針菇、羊肚菌、黑木耳,并注重相對集中連片發展。目前,已基本形成“三帶一區”的產業新布局,形成了以織金、納雍為核心的紅托竹蓀產業帶,以大方、百里杜鵑為核心的冬蓀產業帶,以威寧、赫章、七星關、大方、黔西為核心的夏季菌菇產業帶,以大方、威寧為核心的工廠化生產集聚區。
第三,多措并舉育主體。
抓好本土企業培育。以項目建設為抓手,整合各種資源,支持現有食用菌企業迅速擴大規模。 培育了高原藍夢、王氏竹蓀、烏蒙騰菌業等 7 家省級龍頭企業, 金蟾大山、貴州織源生物、織金美味鮮、貴州金蓀、畢節市農投 公司等 36 家有發展前景龍頭企業。
抓好招商引資。按照全 省產業大招商的總體要求,積極做好食用菌產業“兩庫、兩圖、 兩池”的編制,謀劃包裝一批食用菌深加工項目,先后到廣州、 上海、北京、成都等省市開展招商工作。截至目前,已與上海大 山合集團、中基恒光控股集團、北京中菌菌業等 33 家食用菌企 業達成合作協議,投資總額 22.72 億元、到位資金 11.82 億元, 為畢節食用菌產業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抓好品牌打造。以“黔 菌”公共品牌為統領,培育了“織金竹蓀”“高原藍夢”“烏蒙騰 菌業”“雪榕金針菇”“金蟾大山”“覓山珍”等 15 個食用菌品牌。 其中,“織金竹蓀”獲中歐地理標志互認,品牌價值評估達 8.41 億元;“高原藍夢”多次獲金獎,品牌價值評估 7000 多萬元;“覓 山珍”品牌價值 15109 萬元。
第四,加大投入強保障。以“產業基金”“產業集群”等政 策為抓手,積極組織各縣區做好項目謀劃和項目申報。一方面,在省食用菌專班的支持下,畢節織金縣和納雍縣獲得省山地食用菌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項目立項,爭取到中央財政資金 1450 萬元投入食用菌產業發展。另一方面,按照省農業農村現代化發 展基金項目申報要求,市食用菌專班積極指導各縣區在基金項目 謀劃上下功夫,全市已編制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基金儲備推薦項 目 30 個,第一批已推薦黔西市食用菌全產業鏈融合發展項目等4個項目報省基金辦參加遴選。
第五,建好基地夯基礎。按照“強龍頭、建基地、帶農戶”思路,項目建設向基地傾斜,推動現有食用菌企業把生產基地建大建強建好,實施技術創新,提高基地建設標準和質量。2021 年畢節新建的 20 個重點項目,已全部啟動并逐步投入生產,建成納雍化作、織金三塘、威寧觀風海等一批高標準、規模化的食用菌生產基地。截至目前,全市建成規模化基地7.03萬畝,其中林下食用菌基地3.6萬畝。
第六,健全機制提質效。畢節緊緊抓牢生產端和市場端兩個關鍵環節,健全利益鏈接和產銷鏈接機制,全力推動畢節食用菌產業效益最大化。
優化利益聯接。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 基地+農戶”等組織方式,帶動當農戶通過務工、土地流轉、入股分紅、包棚生產、自行建棚生產等多渠道穩定獲得收益,激發 群眾參與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直接帶動農戶 2.68 萬人。
優化產銷銜接。實施“中央廚房”“凈菜配送”等工程,完善營銷體系,持續深化食用菌進市場、進學校、進超市、進醫院、進 機關、進企業,提高省內市場占有率;搶抓雪榕集團、金蟾公司、 高原夢、山源食用菌等公司獲得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 認證的機遇和東西部扶貧協作資源,持續推動食用菌進粵、進京、進川渝等,擴大省外銷售規模;同時,大力推進食用菌電子商務,培育線上品牌,打造食用菌網紅產品,拓寬線上銷售。截至目前,全市食用菌銷售 15.33 萬噸,其中省內銷售 9.2 萬噸、省外銷售6.13 萬噸。
下步工作中,將全力推進畢節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
強化統籌安排。緊盯重點目標補短板、強弱項,充分利用畢節適 宜發展食用菌林地、冬閑田等重要資源,科學謀劃好冬菇生產種 植,確保高質量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強化資金保障。做好“產業基金”“黔菌貸”等政策宣傳和指導,謀劃好一批重點項目,積極申報“產業基金”“黔菌貸”,為食用菌產業發展提供重要資金保障。
強化產業鏈培育。按照全省產業大招商的總體要求,在前期項目謀劃、“兩庫、兩圖、兩池”編制等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抓實招商引資工作,積極與企業對接交流,力爭引進一批食用菌精深加工企業,推動畢節食用菌產業制種、種植、加工全產業鏈發展。
強化品牌打造。加快融入“黔菌”品牌,加大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兩品一標”認證力度,圍繞紅托竹蓀、冬蓀、羊肚菌、香菇、金針菇等優勢特色品種,加快制定產品標準,加大推進食用菌基地申報“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備案登記,提升畢節生態食用菌品牌形象。
強化機制創新。健全組織方式,進一步優化利益聯接和產銷銜接,充分發揮畢節食用菌品牌、品質優勢,實現利益最大化,全力推動畢節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為鞏固脫貧攻堅有效銜接鄉村振興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