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有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云南省富源縣富村鎮在充分利用整合涉農資金的基礎上,積極爭取滬滇扶貧協作幫扶資金支持,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近年來,富源縣富村鎮立足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引進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運作模式,投入193萬元(上海援助云南幫扶資金100萬元,涉農資金93萬元)在大凹子村集中流轉土地120畝,建成171個食用菌種植大棚。在建成種植基地的基礎上,富村鎮積極爭取上海援助云南資金70萬元,建成冷庫2個、烘干線6條及其配套設施。同時,投入產業扶持資金200余萬元,種植香菇菌、雞油菌、羊肚菌等食用菌60畝,輻射帶動大凹子、古木等6個村委會1096戶4974人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增收700多元。

為解決食用菌菌棒采購成本高,造成食用菌種植利潤空間小的難題。2020年,在滬滇扶貧協作項目的支持下,富村鎮規劃投資1100余萬元(上海援助云南幫扶資金300萬元,涉農資金800余萬元),建設占地面積15畝的標準化食用菌菌棒加工廠。目前,已完成生產、養菌、凈化、包裝、儲存車間及原材料收集、發酵場等土建工程,工人們正在緊鑼密鼓的安裝調試生產設備。
據了解,食用菌菌棒加工廠將于10月初正式投產運營,年均可生產食用菌菌棒400萬棒,預計實現年利潤200萬元以上。同時,食用菌種植基地和菌棒加工廠還能解決150個貧困勞動力就近務工。今后,富村鎮將結合市場需求,積極引導自然條件適宜區域農戶自主發展食用菌種植,不斷壯大食用菌種植產業,讓食用菌產業成為群眾增加收入的“倍增器”。
小小蘑菇,帶來了無限希望,在滬滇扶貧協作幫扶資金的支持下,富源縣富村鎮集種植、加工、冷藏、烘干、包裝、銷售為一體的食用菌產業鏈初步形成,食用菌產業已成為了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的主打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