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1月11日電(記者蘇萬明)山東省農科院通過實施“適宜周年栽培珍稀食用菌新品種選育與產業化開發”課題研究,日前實現了食用菌周年栽培,建立了食用菌不同季節品種搭配栽培技術模式。
食用菌營養豐富,是深受大眾喜愛的多功能食品,但因生產易受溫差影響,季節性很強,實現食用菌周年栽培是一個難題。據介紹,這一課題歷時近5年,選育出了新平菇品種“平菇豐5號”,并通過了國家審定。在這一課題中,山東省農科院首次利用花生秧建立了栽培杏鮑菇的技術,以及白靈菇、杏鮑菇和高溫平菇的配套栽培技術,建立了常規設施下利用白靈菇、高溫平菇和杏鮑菇不同季節品種搭配的技術模式,為實現食用菌周年生產提供了技術依據。
山東省還首次制定了通過發酵料和生產環境綜合控制防治白靈菇、杏鮑菇和高溫平菇病蟲害的技術措施,并建立了相應的安全優質生產操作規程和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規程,實現了白靈菇+高溫平菇+杏鮑菇的周年栽培模式,課題總體研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據了解,山東省這一課題的技術成果和優良食用菌品種,已先后在全省進行了大面積示范推廣和食用菌基地的生產開發,至目前推廣栽培面積達900萬平方米以上,累計已投料生產白靈菇1.2萬多噸、杏鮑菇1.5萬多噸、高溫平菇8.7萬多噸,生物轉化率均超過項目計劃指標,已獲經濟效益4.5億多元,年均經濟效益1.5億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