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城在線(顏湊)“有了區農業部門為我們與深圳老板牽線搭橋,簽訂購銷合同,今年這12萬袋秀珍菇預計可純收入10萬元。”近日,七都鎮河乾村食用菌專業戶陳孟壽一邊采摘秀珍菇,一邊高興地說。
陳孟壽是蕉城區種植食用菌規模較大的專業戶之一,2000年開始就種植蘑菇、香菇等食用菌。近年來,他在農業部門的引導下發展秀珍菇,規模逐年增加,今年達到12萬袋。以前,他種食用菌就怕量大了,銷路成問題,而今年他不愁了。今年,陳孟壽和其他5個食用菌種植大戶共得到了1.5萬元補助款,并在區農業部門的牽線搭橋下,與深圳食用菌客商與簽訂購銷合同,客商為他們預付收購款,實行每斤4元的保護價收購,使他們免除了銷售難的后顧之憂。有了銷路,陳孟壽將客商的預付款再次投入生產,使秀珍菇種植面積達到12萬袋。生產規模擴大了,一家人顧不過來,他還雇請周邊婦女來他菇棚里打工,他每天要為雇工付出30多元的工資。這讓他真切感受到“388工程”帶來的實惠。
菇農在采摘秀珍菇
去年底,蕉城區在2004年實施“365工程”(即,通過三年時間,培育六個農產品基地,使農民人均增收500元)取得實效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新一輪山地農業綜合開發,實施“388工程”(即,通過三年時間,建成名茶、名果、反季節蔬菜、食用菌、藥材、竹業、水產、城郊副食品等8大基地,實現農民人均增收800元)。食用菌是八大基地之一,政府引導農民走“公司+基地+農戶”和種養加工一體化的路子,從2008年至2010年每年區財政每年安排專項經費10萬,對生產蘑菇(反季節蘑菇)面積達到3萬平方尺以上,種植珍稀類食用菌10萬袋以上的生產示范基地、工廠化生產項目和新品種新技術應用的大戶進行補助。同時,重視產后加工,延伸產業鏈,進行產銷對接,讓生產和加工緊密結合,使全區農業綜合開發進入良性運作,提高農產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