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搶抓貴州省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的大好機遇,安龍縣緊緊圍繞食用菌扶貧主導產業,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周邊規劃布局示范區,帶動全縣林下食用菌產業發展。目前,隨著示范區的不斷深入推進,持續釋放的綠色生態“紅利”為新市民搭建了一個就近創業就業的新平臺。
春潭街道西河社區是示范區的其中一個種植基地,在這里,新市民們分工協作,插簽、覆膜、打孔、上菌棒,忙得不亦樂乎。新市民王培政是基地的一個種植戶,他承包地塊已全部上棒完畢,正式進入管護環節。
“現在的政策真的好,我都承包了四畝,每天有技術人員上山來指導我們,從鋪膜、插簽到裝棒,現在我的棒都已經打孔了,過幾天就要噴水了,以后就等著收木耳了。”雙龍社區新市民王培政說。
安龍縣依托氣候和森林資源優勢,圍繞新市民就業創業需求,結合林下產業發展布局,在新市民社區附近重點打造林下食用菌產業示范區1個,規劃發展林下食用菌4100畝,采取“政府+科研院所+龍頭企業+農戶”的發展模式,政府合理規劃種植區并完善水電路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科研院所提供技術保障和人才支持,龍頭企業供應菌棒并負責林下食用菌種植全過程技術指導和培訓,農戶購買菌棒入林種植,公司根據市場行情,按質定價,對產品進行保價回收。
王培政自從承包了土地種植食用菌,每天在山上忙得不亦樂乎“這幾天就只知道噴水,噴水以后就等著收木耳,公司回收我們的產品,我們是得到保障的。種這個黑木耳,政策有保障,公司也支持,所以我們有信心把這個黑木耳種植好。”
居住在雙龍社區的新市民文英付也報名承包了兩畝地,打算種植菌棒一萬棒,有了系列的優惠措施和企業的技術支持,讓他對發展林下食用菌產業促增收更加充滿了信心。
“我們種這個黑木耳,政府這方面還給我們種植戶交保險,現在都基本上快要結束了。”雙龍社區新市民文英付說。
據了解,僅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雙龍社區的種植片區,就已有12戶新市民參與承包種植50多畝黑木耳和食用菌。
“目前上菌棒,插簽,打孔,上好菌棒打孔全部完成,插簽30畝已完成,盡快在這幾天之內菌棒上完。”雙龍社區主任黃昌國介紹。
目前,示范區已整理土地600多畝,覆蓋地膜近300畝,扦插竹簽200多畝,菌棒入林20多萬棒,40多畝。新市民就近創業就業的積極性高漲。
天菇社區新市民岳順前也參與到這次食用菌發展當中,這次林下經濟食用菌種植,政府首先流轉土地,平整好交給搬遷戶種植管理,同時提供地膜、竹簽,還有遮陰網所有物資。“前期就把水、電這些樣樣整通了,交由我們管理,我們就是出勞動力,出管理能力,來種植這個黑木耳。”岳順前說。
隨著示范區建設的如火如荼推進,按照“一戶種植戶認領4畝地,一畝種植5000棒,一年輪種兩季,一棒實現2元錢利潤,一年可實現增收8萬元。”運行方式和目標,示范區正在成為新市民享受綠色生態“紅利”,就近創業就業促增收的一個新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