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廠化生產的菌棒、標準化大棚的管理效果和傳統模式相比就是不一樣,不光省時省力,而且質優價高,適宜規模化經營,比老辦法栽培的產量、效益高多了,看來咱們這些‘土老帽’真該換換腦筋了!”當地被稱為食用菌“土專家”的下莊科村52歲的老菇農周天成說。
“獅子坪鄉地處長江流域淇河支流發源地,海拔高,環境好,有30多年的食用菌傳統栽培歷史,近年來代料香菇種植規模穩定在3000萬袋以上,香菇多糖、香菇多肽含量高達25%,干菇、鮮菇暢銷國內外,多數群眾依靠香菇產業走上了致富路。但傳統生產管理技術周期長、產量低、效益差。因此,大家要摒棄老觀念,運用新理念,做大做強香菇產業,實現集約化生產管理。”獅子坪鄉鄉長錢志江在項目觀摩會上說。
1997年以來,盧氏縣先后引進駐馬店泌陽、南陽西峽等地代料香菇秋栽、春栽生產管理技術,經過20多年的不斷升級換代,已由人工拌料、裝袋、滅菌、割袋到菌棒的全自動化生產和免割袋技術的普及,生產周期從一年一季到一年四季不間斷出菇,從單一的出售干品到鮮品冷藏、深加工的產業鏈,實現了規模化經濟社會效益。2019年,全縣種植戶達到4.5萬戶13.5萬人,種植規模2.2億袋,年產值15.4億元。目前投資3億元的食用菌龍頭企業——河南信念集團澗北菌棒廠年產成品菌棒3000萬袋,成為國內最大的工廠化菌棒生產基地之一。近年來,該縣整合財政資金、產業獎補資金,創新“金融扶貧盧氏模式”,采用“公司+基地+農戶”和“產業扶貧基地+專業合作社”等方式重點扶持香菇產業發展,在杜關、潘河等鄉鎮建成了18個食用菌扶貧基地、5800個標準化香菇生產大棚、600多個保鮮冷庫,示范帶動全縣代料香菇產業步入快速發展壯大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