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第一天上班,我就是這附近的村民,聽說這里修建了菌棒加工廠后,我就主動來詢問,現在上班也很輕松,一天也有80元的收入,一個月工資就是2000多元,能夠補貼家用也方便我照顧家人。”正在搬運菌棒的張水平停下手中的工作,高興地與記者交談到。
“我們這個菌棒廠剛剛投產,年產500萬棒食用菌菌棒,能解決當地20余人穩定就業,與此同時,貴州聚力農業發展專業合作社聯社的千畝林下經濟示范點可提供80個就業崗位,可實現每人每年增收20000余元。”貴州聚力農業發展專業合作社聯社負責人劉昌權一邊帶領記者參觀生產車間,一邊向記者介紹聯社的發展情況。

“我之前是在外面務工的,今年受疫情影響,回家過年之后就暫時不打算出去了,想在家里面陪小孩,現在家門口就開了一家工廠,就來這里上班了,每天工作十小時,加上計件一個月收入大概在2000至3000元左右,還是挺不錯的。”正在務工的工人楊英說道。
貴州聚力農業發展專業合作社聯社聚焦產業發展“八要素”,用好“五步工作法”,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將食用菌作為全縣主導產業來抓,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營發展食用菌產業,著力打造產業發展規模化、標準化,以種植食用菌帶動群眾穩定增收,鞏固脫貧成效。
食用菌是屬于短平快的產業,是三穗作為主要的扶貧產業之一。而菌棒加工是整個產業鏈重要的一環,需要經過木屑粉碎、預濕、配料混勻、制棒、高溫滅菌、接種、養菌等工序。
“從生產菌棒、接種、殺菌等第一道工序,大概需要35—50天的時間,菌絲就長滿后我們就能銷往市場。”技術總監林燈說道。
為了滿足食用菌產業發展需求,貴州聚力農業發展專業合作社聯社面向社會大眾銷售,滿足該縣食用菌發展需求,就近銷售,能夠有效的避免菌棒長途運輸受損。目前該基地可生產的菌棒有猴頭菇、玉木耳、木耳三種品種。
“以前食用菌示范基地,菌棒是從外面引進的,成本有點高,現在有了自己的生產廠后,節約一半的成本,在保質保量的同時我們也能夠幫助全縣的菌棒使用。除此之外,我們縣作為從江縣的幫扶縣,今年會給他們提供100萬棒的菌棒。”貴州聚力農業發展專業合作社聯社劉昌權說道。
產業發展是全面鞏固脫貧成效,縱深推進產業革命。依托地理環境、種植技術等優勢資源,三穗縣在八弓鎮、瓦寨鎮、桐林鎮也種起了猴頭菇,食用菌產業已成為該縣群眾就近就業,帶動群眾穩定增收的重要支柱性產業,是助力群眾增收的“致富傘”。
目前,貴州聚力農業發展專業合作社聯社有6786平方米的大棚,能夠滿足年產500萬棒的菌棒養棒場所,在八弓鎮千畝林下經濟產業示范點有林下仿生野生食用菌500畝、林下雞3萬余、中藥材200畝、養蜂200箱。與此同時還有烘干設備和冷庫,并在D球村三穗生活館線上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