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席卷全國。雖然目前無法精確量化疫情對于經濟及產業的影響,但作為“大健康”“大扶貧”的天麻產業在這場疫情中無疑也遭受了一定的沖擊。隨著全國各地陸續復工復產,天麻行業也正逐步走上正軌。那么疫情過后,天麻產業會遭遇發展“后遺癥”嗎?
天麻種植遇困
一年之計在于春。疫情期間,正值春耕農忙時節,做好春耕備耕,是保障天麻豐產的關鍵。據了解,受疫情影響,多地種植基地出現了天麻良種質量差,勞動力緊缺的現象。
天麻是我國的特色優勢資源,是各主產省(區)精準扶貧、改善農村產業結構優先扶持發展的重點品種之一,在支撐我國中醫藥產業發展、打造全國大健康產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今年是脫貧攻堅關鍵之年,天麻產業作為全國多地脫貧攻堅的重要支柱,本來就有不少硬仗要打,加之疫情影響,必然會對全年的脫貧工作產生影響。
多地天麻銷路受阻
疫情牽動天麻行業供需兩端的“人心”,也牽動這個行業的發展“神經”。疫情期間,正值天麻銷售的旺季,因交通物流的不便,使其銷售量受到了直接影響,導致天麻庫存堆積。
陜西漢中地區是我國天麻主產地之一,也是西北地區最大的商品麻種植基地。受疫情影響,該地天麻萌發菌、天麻蜜環菌菌種非常緊張。據西鄉縣食用菌研究所反饋今年上半年該所天麻菌種缺口超過50萬袋/瓶,預計部分產區的農戶今年將有一定比例無法栽培上天麻。在疫情比較嚴重的湖北省,作為我國天麻道地產區之一的湖北宜昌也面臨大量天麻種滯銷難題。特別是部分偏遠地區貧困戶因交通不便,天麻銷售更加困難。
“綠色通道”保春耕 搶農時 促銷路
針對天麻種植問題,多地政府結合實際,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備耕,做到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兩不誤。為此,多地政府開辟“綠色通道”,為外出購買天麻籽等農資的群眾在進行體溫檢測后開具通行便函,出臺控制數量、交易時間、出具證明、網上交易資金等多條措施,同時扎實做好種子、肥料、農藥等農業生產資料的準備供應,保證質量和生產所需。
據貴州當地報道,為了把損失降到最低,貴州省天麻專家團隊通過線上線下“兩手抓”對天麻產業展開技術指導,從選地與整地、選種與播種、田間管理等方面為藥農提供了天麻等多個重點單品春耕備耕的生產指南。安徽省漫水河鎮通過代購代運天麻菌種,解決貧困戶種植天麻的燃眉之急,助力發展當地傳統種植產業。
在提升天麻的銷售量方面,部分地區還組織專家積極為企業對接藥材市場、經銷商、制藥廠,拓寬銷售渠道,幫助企業度過難關。還有政府積極對接外地客商,協商運輸方案,與沿途各地防控指揮部協調溝通,由鄉農技分中心全程跟車服務,打通了天麻種子運輸綠色通道。
全國多個天麻產區通過“綠色通道”政策最大限度地確保春耕生產不受影響,著力打通天麻外銷通道,解決麻農們的種子滯銷難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產業遭遇的損失。
目前全國各地陸續復工復產,天麻行業也正逐步走上正軌。疫情過后,天麻產業將如何發展?是否會遭遇發展“后遺癥”?
據了解,2020中國天麻產業網絡大會將于4月18日下午14:00-17:30通過網絡以視頻直播方式召開。會議除大會報告外,還特別設置網絡采風、天麻產業企業家網絡互動論壇及天麻菌種專場交流會等環節。大會將會針對天麻主產區發展情況,產業發展最新動態,復工復產熱點及產業未來發展趨勢及對策進行深入交流與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