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江縣在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時,提前謀劃春耕和特色產業復工復產,確保疫情防控不誤農時。
食用菌產業是德江縣兩個短平快產業之一,2019年全縣種植6058萬棒,年產值2.4萬噸,產值2.68億元,帶動貧困人口3268人,全縣累計投入食用菌產業1億元以上。以“民心黨建+三社融合促三變+春暉社”農村綜合改革,探索出“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飛地經濟”等多種發展模式引領全縣食用菌快速發展。
2月27日,省食用菌專班副班長雷強一行來德江縣調研指導食用菌產業發展。銅仁職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楊政水,銅仁市食用菌專班技術顧問、銅仁職院顧昌華教授,德江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德江縣食用菌專班班長劉祖輝及專班成員陪同調研。
調研組一行深入堰塘鄉高家灣食用菌基地,首先來到堰塘鄉綠林蔭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羊肚菌種植基地,與企業負責人樊正林交談,詳細了解基地的發展情況、發展措舉和菌種保供、菌材林來源、生產銷售、與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等。得知羊肚菌近日上市以來,高達100元每斤也是達到供不應求,省市專家紛紛鼓勵合作社堅定信心,帶動附近農戶做好食用菌產業。同時,深入基地實地查看羊肚菌菌生長環境及長勢情況,并對如何控制棚內溫度、濕度等技術進行了實地指導。

針對目前存在的疫情,調研組指出:要嚴格按照有關要求進行檢查和隔離,做到有序恢復生產,在生產中作好工人疫情防護工作。
隨后,調研組一行又調研了煎茶鎮新場食用菌產業園。
在實地調研和聽取匯報后,調研組對德江縣在食用菌產業發展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給予了充分肯定。建議要利用獨特的生態資源優勢,按照“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大力發展食用菌,打造大棚種植食用菌樣板,切實把公司、合作社、農戶三者的利益有機聯系起來。把現有茶樹菇大棚引進有技術有理念的企業或合作社使用,既降低菌棒污染風險和菇農種植風險,提高袋栽食用菌產量和品質,又能充分發揮和調動菇農積極性,還能節省資金建設菇棚。要在抓質量、促生產、創品牌、提效益上下功夫,做大做強自己的食用菌品牌,提高市場競爭力,充分發揮品牌帶動效應。同時,要強化技術支撐,加大人才培育,擴大技術隊伍,實施人才保障。要在廢棄菌棒循環利用、菌種選育、優化菌種培育上做文章,利用關鍵技術變廢為寶。要立足當前,加大扶持力度,健全利益聯結機制,積極整合涉農資金,支持食用菌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