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牡丹江市供銷社和商務部門獲悉,針對今年東北黑木耳增多市場競爭激烈,海林猴頭菇占國內栽培量“半壁江山”的情況,牡丹江市以農民新建棚室提升食用菌品質為切入點,通過電商促銷、擴大出口等多種途徑,加快推進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并取得積極成果。截至7月底,牡丹江市市新增食用菌栽培棚室2000棟,提前完成了全年任務。
據介紹,當前各地積極推進農村扶貧工作,東北地區黑木耳栽培量明顯增多。今年以來,全市各地、相關部門積極引導支持農民籌措資金新建棚室,依靠科技進步和規模經營,不斷提升食用菌的品質和效益。據市供銷社統計,截至7月底,隨著今年新建棚室2000棟任務全面完成,全市栽培食用菌的棚室總數達到2.1萬棟。與地栽木耳相比,在棚室栽培的黑木耳每斤銷售價格可以提高5元以上。
從部分食用菌主產區情況看,東寧市發揮“中國優質黑木耳生產第一縣”的產業優勢和該市精深加工、真空包裝的黑木耳享受出口退稅15%的優惠政策,上半年向俄羅斯、韓國、東南亞等國累計出口黑木耳266.459噸,出口貨值達到2673.40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3.11%和13.41%。作為“中國優質猴頭菇之鄉”,今年海林市猴頭菇栽培量達到1.54億袋占全國一半以上,栽培猴頭菇的棚室有5000多棟,從春季到秋季可以生產三茬優質猴頭菇,通過電子商務、航空快遞方式銷往全國各地。與當地農民晾曬猴頭菇出售干品的傳統做法相比,通過“電子電商+航空快遞”方式向國內一二線城市出售新鮮猴頭菇,不僅可以節省用工成本,每斤新鮮猴頭菇的銷售價格還可以成倍提高,讓農民收入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