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馬玉宏、通訊員邱成泉報道:“5年前,我承包了20畝地種植雙孢菇,現在雙孢菇的收購價是每公斤5至6元,畝產約4000公斤,每畝毛收入2萬多元,除去購買菌種、原材料以及人工費用等支出,每畝凈利潤有1萬多元?!?月13日,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區縣農民朱景元給記者算了一筆增收賬。
在大通縣,像朱景元這樣依靠種植雙孢菇致富的人越來越多。據了解,當地種植雙孢菇畝均純收入超過1萬元,投入產出比達1∶8.5,被當地農民稱為致富“短平快”項目。
目前,大通縣以雙孢菇種植為主的食用菌產業發展迅速,全縣已形成近10個生產基地,輻射帶動850戶農戶、3200人增收,并涌現出100余名專門從事食用菌產品收購加工的農民經紀人。
通縣主管農業的副縣長王錦發說:“大通縣本著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區域布局、發展特色的原則,逐步優化種植業內部結構。我們在穩定
糧食生產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獨特的高原氣候和清潔無污染的生產環境,大力發展食用菌等優質、高效、無公害農業產業,成為青海省重要的蔬菜生產基地。”今年大通縣 糧食作物預計總產將達8173.1萬公斤,比去年增產269.6萬公斤,增長3.4%;蔬菜總產14.8萬噸,比去年增產3.58萬噸,增長32%。農民人均純收入有望實現3309元,比去年增長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