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貴州舉行全省農村產業革命食用菌產業推進會。正安、赫章、冊亨、望謨、晴隆、榕江等6個深度貧困縣分別與食用菌龍頭企業簽約。至此,貴州省除個別深度貧困縣不具備自然條件外,其他縣(市、區)和開發區均發展食用菌產業。
食用菌產業因其成本低、周期短、效益高,深受貧困地區群眾歡迎。目前,全國7成以上貧困縣都將食用菌作為脫貧致富的首選產業發展。今年以來,省委、省政府部署將食用菌產業作為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的12個重點產業之一來抓。計劃全年種植食用菌30億棒(萬畝)、產量110萬噸、產值130億元,帶動13.5萬貧困人口。緊盯目標,抓具體、抓深入在全省各地蔚然成風。安龍縣探索形成了“1210”利益聯結機制——1戶貧困戶種植2個食用菌大棚,一年種植2季,實現收入10萬元以上。將食用菌產業與易地扶貧搬遷結合起來,吸引貧困群眾搬遷進城,種菇致富,形成入大棚、搬新家、建新城的三步曲。道真自治縣把食用菌產業作為5大農業主導產業之一,確立了打造“菜縣菇鄉”的目標,大力實施農業產業化工程。積極探索“三零三保”模式,讓農戶零成本起步、零風險經營、零距離就業,讓企業保產量、保收購、保效益,形成了企業與農戶聯業、聯產、聯動發展的利益共同體。劍河縣成立以縣委書記、縣長掛帥的食用菌產業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設立食用菌產業工作專班,建立縣四家班子主要領導和鄉鎮黨政一把手聯系服務食用菌產業的機制,高位推動食用菌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