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生菌價格
野生菌量少價高這個規律今年有點不靈了
今年,雨季姍姍來遲,云南人最熱愛的野生菌也來得比以往晚了一些。好不容易等來雨水,菌子也終于大量上市了,但令人遺憾的是:嘗鮮的人卻比往年少了。有商販認為,這與今年云南省多次發生的誤食野生菌中毒事件有關——截至7月5日12時,云南省德宏、文山、版納、昭通、紅河等5個州(市)相繼發生家庭自采誤食有毒野生菌中毒事件。為有效遏制野生食用菌中毒事件高發頻發態勢,省政府食品安全辦、省衛生健康委、省市場監管局聯合發布有毒野生菌中毒防控預警公告。那么,目前省內各地野生菌市場如何,為防控有毒野生菌中毒事件當地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芒市
野生菌商販改做蔬菜生意
上午9時許,在芒市興昌農貿市場看到,因為是陰雨天,市場里售賣野生菌的商販只有六七家,沒有平時多,菌子的主要品種有粉菌、奶漿菌、牛肝菌、馬皮泡、雞樅等。雖然種類不少品質也不錯,但少有人問津。商販趙大姐說,自己做菌子生意多年,但像今年這么慘淡還是頭一次。“可能是受今年多起野生菌中毒事件的影響,許多人都不敢放開買。往年銷量較好的粉菌、奶漿菌、牛肝菌、雞樅等常見菌類,今年銷量都不是很好。”她說,不僅是銷量,就連價格也上不去,很多菌種也就在每市斤10元-30元左右,粉菌每市斤40元左右,青雞樅每市斤40元-80元不等。一旁的商販楊大姐也深有同感:“往年每天都能賣出數十斤菌子,但今年按照這段時間的行情,怕一個月也賣不出去那么多。”
隨后,又來到芒市第一農貿市場,這里售賣野生菌的商販多了一些,人流量也相對較大,但停下來購買野生菌的消費者仍寥寥無幾。攤位上擺放著土堆雞樅、奶漿菌、粉菌及米湯菌的王大姐做這門生意快20年了。她的感受是,今年生意很差。“比如奶漿菌,這段時間每天也就能賣出去三四斤,要是擱往年,每天至少能賣出去幾十斤。”王大姐說。批發零售兼營的框大哥也告訴記者,往年他每天都要從保山等地進200市斤左右的土堆雞樅,但今年每天的進貨量只有40-50市斤,有時候還賣不完。常年在芒市第一農貿市場經營野生菌生意的楊大姐也受到市場不景氣的影響。往年這個時候,正是她進貨賣菌的好時節,但今年,她在前期做野生菌不理想的情況下,果斷放棄了這門生意。“我這段時間都是進一些蔬菜來賣。”

野生菌上市
曲靖
野生菌產量不及往年1/3
每年夏季,曲靖人的餐桌上總少不了野生菌的身影。青辣椒炒青頭菌、干辣椒爆炒牛肝菌、雞樅燉雞……各種美味的野生菌豐富了餐桌,犒賞著大家的味蕾。然而今年,對中心城區幾家大型野生菌市場進行走訪后發現,伴隨雨季來臨,雖然各種野生菌大量上市,但和往年同期相比,野生菌在產量上明顯不及往年,甚至不到往年的1/3,價格優勢也不是很明顯。
在曲靖最大的野生菌交易市場——麒麟橋農副產品交易市場,有大大小小的野生菌銷售攤位10余家,青頭菌、牛肝菌、見手青、雞樅、雞油菌、銅綠菌等各種常見野生菌基本上都有銷售,品質也很好。由于剛好遇上雨天,臨近午飯了前來購買野生菌的顧客仍沒有多少,就連詢價的也不多。
攤主宴女士從事野生菌銷售20多年,她說今年生意不好做,生意有些冷清,和往年相比差別鮮明。往年,麒麟橋農副產品交易市場內簡直就是菌子一條街,各種大框小框的菌子堆成山,顧客絡繹不絕,市場里熱鬧非凡。但今年前期氣候干旱導致野生菌延期上市,各種菌子數量和品種都少。現在雖然迎來了大量菌子,但很多人卻持觀望態度,都表示要再等等,“原因是之前發生了幾起野生菌中毒的事,很多人都有點怕。”宴女士說。
曲靖文化路上的前北農貿市場,也是當地有名的野生菌交易市場。各攤點也擺滿了各種野生菌,但整體規模和市場活躍度較往年明顯降溫。菌販們說,今年野生菌量少,價格也沒有往年高,生意冷清自己也很郁悶,只能看看市場后期能否出現逆襲。
昭通
野生菌常常有價無市
9日中午,實地走訪了昭通城規模較大的八角亭農貿市場。市場內,有4家定點攤主和1個流動攤販在賣菌子。其中,一家賣食用人工菌(香菇),一家賣人工松茸和人工茶樹菇,一家賣野生金針菇,一家售賣雞樅菌和野生“見方青”(音),還有一個流動攤販售賣野生的刷把菌、喇叭菌。
據了解,一直以來,昭通各地的大部分野生菌都被采摘者及其朋友“瓜分”了,只有少部分會通過路邊攤、菜市場等渠道上市流通,野生菌常常有價無市,市場發展格局則比較零散,至今沒有一個規模化、專業化的野生菌交易市場。“在當地要想吃菌,還得專門找地方和托朋友關系。”一位了解市場行情的人士說,至于食客們對野生菌的態度,也是兩極分化,既愛又怕。
各地應對
發放緬文版野生菌宣傳單
據德宏州政府食安辦介紹,德宏州各縣市將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納入與鄉鎮政府簽訂的《2019年食品藥品安全目標責任書》管理。隴川縣各鄉鎮與各村委會簽訂了《食用野生菌中毒工作目標責任書》,各村委會與村民小組簽訂了《食用野生菌中毒工作目標責任書》,村民小組與農戶簽訂《預防食用野生菌中毒承諾書》,層層簽訂,壓實責任。
特別是在盈江發生食用野生菌中毒4人死亡及隴川緬籍人員野生菌中毒事件后,德宏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多次批示并召集宣傳部、食安辦、市場監管局、衛健委、外事辦、公安局等相關部門對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及應急處置工作進行研判,分析風險隱患,制定應對措施,再次明確相關部門在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中的職責,提前做好應急救治及處置準備。
截至6月30日,全州各級各單位召開防控工作會議38場次,鄉鎮村委會(學校)召開培訓會、主題班會等會議200余場次,培訓人員10萬余人次。州及各縣市累計發布預警通告18期,在微信平臺上發布并轉發預防野生菌中毒的信息21期,共張貼海報、發放宣傳畫冊、圖譜5萬余份,發放、張貼預警公告2萬余份,發放緬文翻譯野生菌宣傳單2000余份,散發食品安全宣傳扇子2500余把。檢查農貿市場72個次,餐飲服務單位3610家次,接受群眾咨詢200余人次,發放《監督意見書》658份。
通過短信提醒要防范中毒
曲靖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餐飲監管科馬科長介紹,關于野生菌宣傳及中毒防控系列工作每年都常抓不懈,尤其是針對餐飲企業。截至目前,曲靖發放野生菌相關的宣傳畫冊7萬余份,全市1.5萬家大小餐企內都張貼了相關有毒野生菌宣傳畫報。
另據食安辦工作人員介紹,曲靖多渠道強化宣傳教育,通過播放公益廣告、印發宣傳材料、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等多種形式和渠道,組織力量深入市場、鄉村,采取走村串戶、事件警示的方式,進農村、進家庭、進單位、進社區高頻次、廣覆蓋開展宣傳,用群眾聽得懂、看得明的形式把野生菌安全常識宣傳到戶,還通過手機短信及“三農通”平臺向市民普發防范野生菌中毒的公益短信,努力擴大宣傳覆蓋面,把預防野生菌中毒知識的普及工作做深做細。
全社會共同努力加強防范
“目前,我們主要通過宣傳教育、加強科普和引導勸導,多宣傳野生食用菌中毒防控知識,讓經營者慎賣野生菌,讓消費者慎吃野生菌,懂得有毒野生菌的識別、防范方法和中毒后的自救知識。”談及野生菌進入農貿市場這個話題,昭通八角亭農貿市場管理辦工作人員馬先生等人表示,目前確實不好監管。野生菌種類多,中毒原因也多,如果強行制止野生菌進入農貿市場,管理者、經營者、消費者之間容易打“口水戰”。
另外,對于家庭或個人自采、加工、食用野生菌后發生中毒的問題,被采訪人員均表示,這個問題需要野生菌采食者加強自我防范意識和自救能力,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參與。
溫馨提示
吃菌建議保留樣品
7月9日,昭通市市場監管局食品安全協調科科長馮康結合近期當地發生的兩起野生菌中毒事件,給出食用提醒——
6月21日下午6時許,鹽津縣灘頭鄉灘頭村一農婦與兩個孫孫一起食用了從山上自采的野生菌,次日上午出現嘔吐、頭暈、乏力等癥狀,先后在灘頭鄉衛生院、普洱渡醫院、四川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瀘州市人民醫院進行搶救。期間,因擔心被兒媳和女兒埋怨,該農婦始終沒有告知醫生自己誤食有毒野生菌,直到醫生追問下才道出實情,影響了醫療救護。目前,這一家三口已有2人出院,1人還在住院治療,但已脫離生命危險。
6月29日上午8時許,彝良縣奎香鄉奎陽村一村民加工并食用野生菌(吃了中毒致死率為90%以上的鵝膏菌),于次日凌晨5時發生腹瀉、嘔吐等癥狀,被送往醫院治療后及時告知了食用野生菌后中毒的情況,幸運地被對癥施治的醫生從“鬼門關”上拉了回來。
這兩起事例提醒大家,野生菌中毒后就診,醫生通常會化驗野生菌樣品、嘔吐物、腹瀉物等,所以吃野生菌建議保留樣品,同時應及時而明確地告知醫生自己食用野生菌的具體情況,便于醫生及時對癥下藥、保證療效,讓患者盡早脫險康復。
留意辨別
火炭菌有毒沒毒和“褶”有關
褶密無毒、褶稀無毒、褶不多不少的有毒
從紅河州疾控中心了解到,近兩年紅河州疾控中心接報參與調查的野生菌中毒事件多與火炭菌有關。這是為什么呢?據疾控中心急傳科工作人員介紹,與火炭菌有關的中毒中,有死亡的,也有搶救的。中毒原因多是拾菌群眾不知道火炭菌的種類,誤食不能食用的火炭菌。
工作人員介紹,火炭菌,學名褶紅菇,其實是黑色的,因其傘面和破裂處會變為黑色,顏色如炭而得名。經調查得知,紅河州內的火炭菌有3個亞種,一般以火炭菌傘面下的褶皺來區分,也就是密褶紅菇、稀褶紅菇,這兩種火炭菌都是無毒的。褶皺處于中間的叫亞稀褶紅菇,是有毒的。
工作人員說,因為3種火炭菌外形差不多,要準確分清3個品種只有放在一起才容易辨別,但一般拾菌群眾很難撿到3種在一起比較辨別,通常看到火炭菌就會撿拾回家,這樣就容易造成食用亞稀褶紅菇而中毒的情況。
(圖文來源:云南網-春城晚報)
(圖文來源:云南網-春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