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菇網訊:3月4日,為落實2019年貴州省30萬畝(億棒)食用菌產業發展目標任務,在貴陽召開了由貴州省科技廳主辦,貴州省農業科學院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貴州省菌物學會、易菇網承辦的貴州省食用菌產業發展菌種供保座談會,來自貴州省9個市州科技局分管領導、省內食用菌專家、食用菌重點企業負責人參加會議。

貴州省科技廳雷文蓉副廳長主持會議,并在講話中提到,推進食用菌產業發展是省委省政府在脫貧攻堅決戰之年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發展食用菌產業是脫貧攻堅的現實需要,對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


貴州省科技廳農業農村科技處項志宏處長解讀了省委省政府關于食用菌產業發展菌種供給的有關任務及要求,貴州省科技廳農業農村科技處副處長石永宏介紹了《2019年全省食用菌產業發展菌種供保方案》。各市(州)科技局、市(州)供保企業對供保方案展開了深入的討論并把年產30億棒的任務劃分、認領到各自區域/企業。


隨后,貴州省農科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周維佳,貴州省農業農村廳農展館館長、省農村產業革命食用菌產業發展工作專班副班長雷強針對本次會議發表了重要講話。
據了解,2018年貴州省食用菌種植面積為20萬畝(億棒),產量90萬噸,產值102億元。生產經營主體達到465家,其中企業206家、合作社259家,規模50萬棒以上生產基地295個。香菇、平菇、木耳、茶樹菇、紅托竹蓀、冬蓀、姬松茸、羊肚菌、金針菇、杏鮑菇和海鮮菇等11個品種為貴州省主導品種,面積、產量和產值分別占貴州省食用菌的93%、92%和93%。其中紅托竹蓀產量3.2萬噸、冬蓀產量0.3萬噸,排全國第一。

《2019年全省食用菌產業發展菌種供保方案》中指出,通過對貴州省20億棒(萬畝)菌棒產能和23個栽培品種母種、原種和栽培種分析,貴州省食用菌菌種生產供應存在以下特點:一是母種對外依賴性強。香菇、木耳、平菇、茶樹菇等大宗品種母種主要為外源引進,占比88.31%;特色優勢品種天麻、竹蓀和冬蓀母種主要由本省科研機構和生產經營主體提供,占貴州省種源的11.69%。二是原種和栽培種主要為自行擴繁生產。由具有菌棒生產能力的生產經營主體,通過外購母種,自行擴繁獲得原種和栽培種。三是菌種生產主要集中在優勢龍頭企業。貴州省20余家重點企業菌種實際生產能力超過貴州省菌種需求量的80%。
針對上述情況,方案中介紹了2019年菌種供保原則:要緊緊圍繞目標任務,突出主導品種,強化貴州省特色和優勢,確保母種來源和原種、栽培種質量控制。另外,要緊密結合貴州省食用菌產業發展情況,以大聚集區為重點,小分散區為輔助,選擇具備菌種生產能力的生產經營主體進行重點培育,形成區域菌種供應基地。
據悉,為確保任務完成,貴州省科技廳將為此組織技術攻關、示范轉化和推廣科技成果、建設食用菌科技創新平臺等科技支撐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