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初至,走進安龍縣蘑菇小鎮的農貿市場,一眼望去,水果、蔬菜、肉類、禽類等攤位一應俱全,新市民們都正在忙著挑選自己所需的物品。
“一樓是活禽類、魚類、肉類、蔬菜類,二樓是熟食、干貨、水果等。”安龍蘑菇小鎮黨支部負責人趙廷浩介紹,安龍蘑菇小鎮農貿市場分為兩層,有900多平方米,主要面對小鎮里的新市民們出租攤位,讓他們在家門口就實現創業。
為了讓新市民搬得放心,住得舒心,蘑菇小鎮還建有幼兒園、小學,衛生室、活動中心等配套設施,無論就學、看病、購物都非常便利。
72歲的楊正珍原是安龍縣錢相街道作坊村的貧困戶,2018年11月,她一家6口沒花一分錢就住進了蘑菇小鎮的新房,搖身變成了“城里人”,談起今昔對比,她臉上滿是笑容:“搬到蘑菇小鎮比老家好,家門口就是廣場,生活真方便!”
蘑菇小鎮群眾得到的實實在在的民生實惠,是黔西南州、安龍縣兩級統戰部門推動黔西南州福建商會積極參與“千企幫千村”行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黔西南州委統戰部、州工商聯就反復與各州直商會和代表性民企共商,動員他們深度參與易地搬遷扶貧,多次召開由縣市黨政主要領導、商會民企和搬遷群眾代表參加的“共商會”,推動形成了集中火力打贏易地搬遷扶貧攻堅戰的思想共識。
黔西南州委統戰部、州工商聯牽線搭橋,鼓勵動員黔西南州福建商會組建了貴州中福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與安龍縣政府簽訂了建設“中國蘑菇小鎮”項目合作協議。商會積極組織會員企業全面參與安龍縣易地扶貧搬遷“綠色小鎮”建設。安龍縣委、縣政府把安置點的策劃、規劃、投資、建設、運營、管理一體化交給商會,把各類項目資金和資源政策配置給民營企業,通過發揮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作用,調動州內外商會和民企投身小鎮建設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快速有效匯聚各方資源力量到脫貧攻堅一線形成合力。全縣69家民營企業和商會組織積極投身脫貧攻堅工作中,投入幫扶資金4.33億元,實施幫扶項目131個。目前,安龍蘑菇小鎮、興仁薏品田園小鎮、貞豐土布小鎮等4個小鎮初具規模,各縣(市)政府與商會民企共同謀劃的10余個小鎮正加緊推進,還吸引了中國民生投資集團等一些州外知名民企主動前來建設發展小鎮。
黔西南州福建商會在蘑菇小鎮大力發展食用菌主導產業,先后引進了福建等地客商投資修建了景地、富民鑫、琳榮麗3家食用菌產業公司,總投資7630萬元,修建了一系列食用菌產業設施。商會企業的大力投入,有效推動了安龍縣食用菌產業園區的快速發展。目前,蘑菇小鎮食用菌生產園區各種配套設施全部完成,入駐園區食用菌企業19家,已生產蘑菇菌棒400萬棒,香珍菇70萬棒,可帶動1000戶以上的貧困戶,在兩年內脫貧致富。可直接提供就業崗位1500人以上,間接拉動就業崗位5000余人,已初步形成了集食用菌研發、種植、精深加工為一體的全產業鏈條,正在向實現“一個新市民一畝食用菌、一戶種菇戶一年十萬元”的目標穩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