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侯玉鵬 王艷)6月4日,記者走進鄂倫春旗烏訥獵民村,一副紅火的獵民抓生產的勞動場景映入眼簾,獵民一邊忙活著為滑子菇倒盤養菌,一邊為滑子菇種植搭建永久性陽光溫室棚。獵民吳麗娟高興地說:“這兩個月我們已經發了2000元工資,第一次有了穩定的收入,種植滑子菇讓獵民生活有了保障。”
該獵民村總人口287人,大多數靠低保金和集體耕地收入生活。自今年3月份以來,在全市“三少民族”獵民生產生活補助項目的幫扶下,該村按照鄂倫春旗委、政府提出的“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生產要求 ,依托林區優勢,大力發展滑子菇食用菌種植特色經濟,投資80余萬元建成8棟占地5786平方米的永久性滑子菇種植陽光溫室棚,是全市最大的滑子菇種植基地。
3個月來,在烏魯布鐵鎮委、鎮政府的積極引導下,全村已有95%的獵民參與生產,共培育滑子菇8.7萬盤。獵民算了這樣一筆賬,滑子菇到了采摘季節,按市場最低價每盤純收入5元錢計算,8.7萬盤滑子菇會產生40余萬元的經濟效益。按合同,村里拿出60%的利潤年終分紅,去除每月的工資外,獵民僅滑子菇種植人均純收入千余元。